文章解析

fēng
shí
èr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sōng
bǎi
běn
zhí
nán
wéi
táo
yán
zhāo
zhāo
yán
zi
líng
chuí
diào
cāng
jiān
shēn
jiāng
xīng
yǐn
xīn
yún
xián
cháng
wàn
shèng
jūn
huán
guī
chūn
shān
qīng
fēng
liù
miǎo
rán
pān
shǐ
使
cháng
tàn
míng
yán
shí
jiān

译文

松柏生性正直,难以像桃李花一样讨好人。高风亮节的严子陵,便隐居垂钓在沧海之间。他像客星一样隐居不仕,其心与浮云一样闲远。他向万乘之君长揖而去,辞官不做,回到富春山过隐居的生活。此举如清风明月,光照人寰,邈然高不可攀。我叹息不已,要像他那样到裸山关隐居。

逐句剖析

"松柏本孤直":松柏生性正直,

"难为桃李颜":难以像桃李花一样讨好人。

"昭昭严子陵":高风亮节的严子陵,

# 昭昭:指明亮;光明。

"垂钓沧波间":便隐居垂钓在沧海之间。

# 沧波:碧波。

"身将客星隐":他像客星一样隐居不仕,

"心与浮云闲":其心与浮云一样闲远。

"长揖万乘君":他向万乘之君长揖而去,

# 长揖:旧时拱手高举继而落下的一种敬礼。

"还归富春山":辞官不做,回到富春山过隐居的生活。

"清风洒六合":此举如清风明月,光照人寰,

"邈然不可攀":邈然高不可攀。

# 邈然:遥远的样子。

"使我长叹息":我叹息不已,

"冥栖岩石间":要像他那样到裸山关隐居。

# 冥栖:即隐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风(其十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古体诗。诗以松柏自比起兴,引出对严子陵的歌颂。借严子陵垂钓沧波、拒绝帝王征召归隐富春山的事迹,表达诗人对其不慕权贵、超脱隐逸品质的赞美,以及自身向往归隐的情志。写作上运用比兴与用典手法,借物喻人、借古抒怀。开篇以松柏孤直与桃李媚颜对比起兴,奠定基调;接着详述严子陵事迹,展现其超脱心境与高洁气节;结尾直抒胸臆,表露诗人向往。此诗风格自然豪迈,借古事抒真情,充分体现李白诗歌追求自由、不慕荣利的特点,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精神境界与浪漫主义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古风(其十二)》由李白创作。李白一生渴望在仕途上有所建树,以实现匡扶社稷的理想,但他的求仕之路充满坎坷,多次遭受挫折,未能真正施展抱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借歌颂严子陵不慕权贵、隐居垂钓的高风亮节,来抒发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高洁品质和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赞美严子陵超脱世俗的行为,表达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怀古诗。描绘了松柏孤直的特质,引出对严子陵垂钓沧波、拒绝帝王征召而归隐富春山的事迹叙述,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严子陵不慕权贵、高洁隐逸品质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出诗人自身向往归隐山林、追求高尚品格的情怀。借对严子陵的缅怀,展现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多处运用严子陵的典故,如“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通过引用严子陵拒绝光武帝征召,隐居富春山的事迹,赞颂其超脱世俗、不攀附权贵的气节,借古事来表达诗人自身的志向与情怀。象征:以“松柏”象征严子陵孤高刚直的品格,“松柏本孤直”表明松柏生来孤高刚正,借此突显严子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也表达诗人对这种品质的推崇。

3. 分段赏析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以松柏孤直难学桃李媚颜起笔,借松柏象征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为赞颂严子陵铺垫,蕴含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点明所咏对象严子陵,描绘其于沧波间垂钓,勾勒出超脱尘世的隐士形象,传达诗人对其隐逸生活的倾慕。“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从身与心两方面刻画,言严子陵如客星隐匿,心境似浮云悠然,凸显其淡泊宁静、超脱世俗的心境。“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讲述严子陵对帝王长揖后归山,展现其不慕权贵的气节,令诗人心生敬意。“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盛赞严子陵高风亮节如清风遍洒天地,难有人及,饱含崇敬。“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诗人直抒胸臆,因敬仰严子陵而长叹,表达自己渴望如他般归隐山林,追求高洁。

4. 作品点评

《古风(其十二)》语言质朴自然却不失豪迈之气,借古抒怀,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生动地塑造出严子陵超脱世俗的形象。写作特色鲜明,运用象征手法,以松柏象征严子陵的高洁品格,使抽象品质具象化;巧妙用典,通过严子陵的典故,深化不慕权贵、向往隐逸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古风》两卷,多效陈子昂,亦有全用其句处。太白去子昂不远,其尊慕之如此。

宋朱熹《朱子语类》

# 此六十八首,与陈拾遗《感遇》之作笔力相上下,唐诸人皆在下风。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古风》五十九首非一时之作,年代先后亦无伦次,盖后人取其无题者汇为一卷耳。

清赵翼《瓯北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冯延巳《归自谣·春艳艳》

下一篇:唐·戴叔伦《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