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ún
yǐn
zhě

朝代:唐作者:贾岛浏览量:2
sōng
xià
wèn
tóng
yán
shī
cǎi
yào
zhǐ
zài
shān
zhōng
yún
shēn
zhī
chù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逐句剖析

"松下问童子":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

#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师采药去":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 言:回答,说。

"只在此山中":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

"云深不知处":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 处:行踪,所在。,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一说幽州范阳县(今北京西南)人。早年落拓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官终普州司仓参军。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岛”,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其又与姚合齐名,人称“姚贾”。贾岛的诗以五律见长,作诗以苦吟著称。他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这一典故即由其斟酌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其诗多投献酬赠之作,取眼前荒僻冷落景色,抒一已穷愁幽独之情,风格清奇峭僻。代表作品有《题李凝幽居》《忆江上吴处士》,有《长江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寻隐者不遇》为中唐时期诗人贾岛探访山中隐士未果而即兴创作的纪实之作。诗中隐者身份未明,学界有观点认为其原型或为贾岛山居友人长孙霞,然缺乏确切史料佐证;该诗具体创作时间亦尚无定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隐士诗,这首诗通过诗人寻访隐士而未遇的问答场景,以苍松、深山、云雾等意象勾勒出空灵幽寂的隐逸之境,既流露对超然世外生活的向往,又在“云深不知处”的缥缈中暗含对人生真谛难觅的怅然若失。

2. 写作手法

白描:通过“采药在何处”的艺术策略,将神话想象、自然意象与精神追寻熔铸为淡远悠长的审美意境。

3. 分段赏析

“寻真误入蓬莱岛”此句以“寻真”点明诗人寻访隐者(真人)的初衷,“误入”二字充满戏剧性,既暗示诗人因追寻仙道而意外踏入仙境,又暗含对超凡之境的惊喜与神往。“蓬莱岛”作为神话中的海上仙山,为全诗奠定了神秘空灵的基调,诗人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将现实寻访与仙境想象融为一体。“香风不动松花老”此句通过“香风”与“松花”的意象组合,构建出隐者居所的清幽之境。“香风不动”以静谧氛围暗示隐者超然物外的境界,而“松花老”则以松树花落的自然意象,暗喻时光的沉淀与隐者修行的高远。松花自落而香风凝然,动静相宜间透出隐者居所的遗世独立。“采芝何处未归来”“采芝”典出《神农本草经》中灵芝为仙草之说,此处借指隐者采药修行的行为。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既表现出对隐者行踪的探寻,又暗含对其超凡境界的向往。灵芝生长于峭壁深山,采摘艰难,隐喻隐者修行之路的孤绝与艰辛,而“未归来”则强化了其行踪飘渺、难以捉摸的神秘感。“白云遍地无人扫”此句以“白云”象征隐者的高洁与超脱,白云满地却无人清扫,既呼应了隐者“不扫白云”的隐逸情怀,又通过“无人扫”的细节,凸显出隐者居所的空寂与诗人的怅惘。白云本为自然之物,无需人为清扫,诗人却以“无人扫”为憾,实则表达了对隐者风骨的倾慕与未能得见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设为童子之言,以状山居之幽。

明唐汝询《唐诗解》卷二十四

# 此诗一遇一不遇,可遇而终不遇,作多少层折!今人每每趁笔直下。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卷四

# 愈近愈杳。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 首句问,下三句答,直中有婉,婉中有直。

明蒋一葵《唐诗选汇解》

# 《十九首》及《上山采蘼芜》等篇,止以一笔入圣证。自潘岳以凌杂之心作芜乱之调,而后元声几熄。唐以后间有能此者,多得之绝句耳。——意之中但取一句,“松下问童子”是已。如“怪来妆阁闭”,又止半句,愈入化境。

明末清初王夫之《姜斋诗话》

# 语意真率,无复人间烟火气。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一句问,下三句答,写出隐者高致。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

# 设为童子之言,以答寻问之意,不必实有此事。不露题字,而意已见。

清吴烶《唐诗选胜直解》

# 自是妙音,所谓不用意而得者。

明高棅《唐诗正声》

# 意味闲雅,脍炙人口。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下一篇:唐·王维《相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