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细风生":微风轻轻拂过水面,
# 细风:微风。
"菱歌慢慢声":远处传来夜市歌女那婉转悠扬的歌声。
# 慢慢:舒缓悠长。,菱歌:采菱之歌。
"客亭临小市":站在夜市旁边的水亭之中,
# 小市:小集市。,客亭:旅馆中的水亭。
"灯火夜妆明":放眼望去,在夜市的灯火之下,正活动着盛妆女子婉丽的身影。
中唐著名诗人
王建(766?~830后),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寒微,终生未举进士。元和间为昭应丞、渭南尉,大和初官至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王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郁。善以白描、比兴手法,用典型形象针砭时弊,揭示社会矛盾,语言含蓄,简洁峭拔。善短篇,多七言,尤以《宫词》百首著名。代表作品有《海人谣》《当窗织》。著有《王司马集》《王建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江馆》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旅途生活的诗作,主题是通过描绘江边夜市的景色,展现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闲适生活的欣赏和享受。
2. 写作手法
感官描写:诗人从多种感官角度描写江馆夜景,“水面细风生”是从触觉角度写微风兴起于水面带来的凉意和快感,“菱歌慢慢声”是从听觉角度写夜市中歌女清唱的婉曼柔美、舒缓悠扬,“灯火夜妆明”是从视觉角度写灯光下盛妆女子婉丽的身影,多感官描写使夜景生动可感,给读者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全方位地展现出江边夜市温馨旖旎的风情。衬托:以动衬静,“水面细风生”以微风使水波微兴的动态,衬托出暗夜江面之前的平静,也烘托出诗人在静默中观察感受夜景的情态,为全诗定下轻柔的基调。“菱歌慢慢声”以歌声的清扬悦耳,在朦胧夜色中更显环境的安恬美好,以有声衬无声,突出了江边夜市的静谧氛围。对比:文段将王建这首旅宿诗怀着悠闲欣喜感情领略江边夜市风情,与传统旅宿诗往往渗透着凄清孤寂的乡愁羁思进行对比,衬托出王建此诗的独特之处,突出了由于商业经济繁荣,新的生活场景在诗歌中的呈现,反映出时代生活的变化以及诗人视野和审美感情的变化。
3. 分段赏析
客馆临江,诗以环境特点开篇。“水面细风生”写清风轻拂、水波微兴之景,暗夜中靠触觉感知,“生”字现微风新起动态,透露此前江面平静与诗人静默观察之情态。此开头定轻柔基调。第二句“菱歌慢慢声”从听觉入手,写夜市歌女清唱采菱采莲民歌小调,“慢慢声”显歌声婉曼柔美、舒缓悠扬,朦胧夜色中,歌声随清风更悦耳动人,展江边夜市风情。“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客亭即诗人夜宿江馆水亭,靠“小市”听闻菱歌、见灯火夜妆。此句点题,交代所处与描写对象,嵌入叙述语于描写句中间,使开头含蓄、文势曲折、末句突出。末句转视觉,透过朦胧夜色见明亮灯光及盛妆女子身影,“明”字写灯光与人物服饰容颜。诗人写夜市,先感“水面细风生”,再闻“菱歌慢慢声”,在夜市面纱刚掀时插入“客亭临小市”,令文势顿挫、读者情绪间歇,待“灯火夜妆明”展现,画面与诗意俱美。
4. 作品点评
旅馆夜宿题材常渗透凄清孤寂的乡愁羁思,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等诗句可见传统相继不衰。而王建这首旅宿诗却怀悠闲欣喜之情,领略江边夜市风情。这似透露出因商业经济繁荣出现新生活场景,此前诗歌反映不多。由此,“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一类描写常现诗人笔下,反映时代生活变化、诗人视野与审美感情的变化。
上一篇:唐·杜甫《又送》
下一篇:唐·孙鲂《题金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