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
shān

朝代:唐作者:孙鲂浏览量:1
wàn
xīn
jīn
shān
míng
xīn
tiān
duō
shèng
yuè
shǎo
shēng
chén
guò
fáng
sēng
dìng
jīng
tāo
jiàn
shēn
shuí
yán
zhāng
chǔ
shì
hòu
gèng
rén

译文

金山寺屹立在万古奔腾的江波中心,金山的名字历经岁月依然崭新。天空广阔,常剩下一轮明月高悬,地面洁净,几乎不染尘埃。过往船只的橹声妨碍了僧人的禅定,汹涌的惊涛溅湿了佛像的身躯。谁说自从张处士为金山寺题诗之后,就再无人能题咏金山寺了。

逐句剖析

"万古波心寺":金山寺屹立在万古奔腾的江波中心,

# 波心:水中央。

"金山名目新":金山的名字历经岁月依然崭新。

"天多剩得月":天空广阔,常剩下一轮明月高悬,

"地少不生尘":地面洁净,几乎不染尘埃。

# 地少不生尘:前四句:一作“山载江心寺,鱼龙是四邻。楼台悬倒影,钟磬隔嚣尘”。

"过橹妨僧定":过往船只的橹声妨碍了僧人的禅定,

# 定:心专注于一境而不散乱。,橹:比船桨大的划船工具,这里代船。

"惊涛溅佛身":汹涌的惊涛溅湿了佛像的身躯。

"谁言张处士":谁说自从张处士为金山寺题诗之后,

# 张处士:中唐诗人张枯,以布衣终身,他的《金山寺》诗极有名。

"题后更无人":就再无人能题咏金山寺了。

# 题后更无人:末二句:一作“谁言题咏处,流响更无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金山寺》是五代时期孙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金山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首联点明金山寺位于波心且名字常新,凸显其历史悠久与独特。颔联描绘天空多月光、大地少尘埃的清幽之景,营造出空灵氛围。颈联通过橹声妨碍僧定、惊涛溅湿佛身,从侧面表现出金山寺所处环境的动态与喧嚣。尾联则以反问的形式回应前人,表明自己题诗的自信,体现出对金山寺的赞美和对自身文学才华的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五代诗人

孙鲂(?~?),唐末五代诗人。字伯鱼,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南唐烈祖时,曾以员外郎佐江西幕,官至尚书郎中。孙鲂从郑谷学诗,所吟诗颇有郑体,多清高闲适之作。他与沈彬、李建勋结为诗社,多有唱和,其中《夜坐》《题金山寺》诸诗为世称赞。辛文房评其诗作“骚情风韵,不减张祜”,吴任臣称其“与张祜诗前后并称,一时以为绝唱”。著有《孙鲂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万古波心寺,金山名目新”:“万古”强调了时间的久远,突出金山寺历史的悠久。“波心”点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给人一种空灵、超脱的感觉。“名目新”则暗示金山寺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直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天多剩得月,地少不生尘”:此两句描绘了金山寺周边的自然环境。“天多剩得月”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月光洒在寺庙上,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圣洁。“地少不生尘”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洁净和清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过橹妨僧定,惊涛溅佛身”:这两句从动态的角度描写金山寺的环境。“过橹妨僧定”通过橹声打扰僧人禅定,表现出金山寺周边并非完全寂静,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动态感。“惊涛溅佛身”则描绘了江水汹涌澎湃,惊涛拍打着佛像,使佛像也仿佛融入了这喧嚣的环境中,增添了一种壮阔和豪迈的感觉。“谁言张处士,题后更无人”:尾联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回应前人张处士的题诗。“谁言”表达了诗人对前人观点的不认同,“题后更无人”则以自信的口吻表明自己题诗的独特价值,认为自己在金山寺题诗也能留下精彩的篇章,体现出诗人对自身文学才华的肯定和对金山寺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金山寺题咏,众因称道唐张祜有“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之句,欲和,众皆阁笔。鲂复吟云:“山载江心寺,鱼龙是四邻,楼台悬倒影,钟磬隔嚣尘。过橹妨僧定,惊涛溅佛身。谁言题咏处,流响更无人?”时人号为绝唱。

宋马令、陆游《南唐书·孙鲂传》

# 润州金山寺,张祜、孙鲂留诗,为第一篇。山居人江中,迥然孤秀,诗意难尽。罗隐云:“老僧斋罢关门睡,不管波涛四面生。”孙生句云:“结宁孤峰上,安禅巨浪间。”又曰:“万古波心寺,金山名日新……”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

# 祜诗全篇皆好,鲂诗不及之,有疵病。如“惊涛溅佛身”之句,则金山寺何其低而且小哉!“谁言张处士,诗后更无人”,仍自矜街如此,尤可嗤也。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 《金山寺》诗云:“天多剩得月,地少不生尘。”当时谓骚情风韵,不减张祜云。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建《江馆》

下一篇:唐·李商隐《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