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ú

朝代:唐作者:李群玉浏览量:1
qǐng
hán
qiū
绿
sēn
fēng
shí
wàn
gān
竿
chuī
zhū
xià
zhuǎn
shēng
sǎo
xiāo
hán

译文

一片土地在秋天里满是翠绿的竹子,密密麻麻的竹子仿佛有十万根之多,在风中摇曳。竹子的气息吹拂,让炎热的夏季仿佛都已转变,而竹叶摇动的声音,则像扫过蓝天,带来一丝寒意。

逐句剖析

"一顷含秋绿":一片土地在秋天里满是翠绿的竹子,

# 秋绿:指竹子在秋天仍然碧绿苍翠。,一顷:泛指大片土地。顷: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之一,百亩为顷。

"森风十万竿":密密麻麻的竹子仿佛有十万根之多,在风中摇曳。

# 森风:凉风、冷风。森:一作春。

"气吹朱夏转":竹子的气息吹拂,让炎热的夏季仿佛都已转变,

# 朱夏转:指虽为盛夏酷热,但竹林清风送爽,生态功能变夏为秋。朱夏:《尔雅.释天》云“夏为朱明”,因称夏季为“朱夏”。

"声扫碧霄寒":而竹叶摇动的声音,则像扫过蓝天,带来一丝寒意。

# 碧霄:亦作“碧宵”;青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竹》是唐代李群玉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开篇前两句着力描绘竹海的壮观景象。以秋日里那凝聚着碧色的翠绿竹林,以及千万竿竹子在风中摇曳生姿的画面起笔,展现出竹海的磅礴气势,更言其竹气似乎有着扭转盛夏时节的神奇力量。后两句则进一步赋予这片竹林以奇妙神力,仿佛它能够轻松吹走夏天的酷热,将凉爽的秋日气息带来。而那竹林发出的声响,好似能扫过辽阔蓝天,让寒意随之降临。整首诗格调大气,充满丰富的想象力,读者仿若身临其境,置身于那片广袤无垠的竹海之中,真切感受其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李群玉(810?~862?),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举进士不第,后以布衣游长安,进诗于宣宗,授弘文馆校书郎,不久去职。李群玉为人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以吟咏自适,善吹笙,擅书法。其诗文辞遒丽,含思深婉,善写羁旅之情,亦有个别艳情之作。因久居湘沅,宗师屈原、宋玉,故其所作颇有湖湘民歌气息。代表作品有《题二妃庙》《黄陵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一顷含秋绿”:“一顷”描绘出竹林面积之广,“含秋绿”则赋予竹子一种深沉、浓郁的绿色,暗示竹子充满生机与活力,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森风十万竿”:“森”字强调了竹子的茂密、众多,给人一种压迫感和震撼感;若为“春”字,则点明了时间和季节,增添了一份清新、自然的气息。“十万竿”具体地写出了竹子的数量之多,进一步突出了竹林的壮观景象。“气吹朱夏转”:“气”指竹子的气势,“吹朱夏转”运用夸张的手法,说竹子的气势能够改变炎热的夏天,使季节发生转变,突出了竹子的非凡力量和独特气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声扫碧霄寒”:“声”指竹子的声音,“扫碧霄寒”同样运用夸张的手法,说竹子的声音能够扫除天空的寒意,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强大力量和影响力,使竹子的形象更加高大、神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佐《秦镜》

下一篇:唐·许浑《长安早春怀江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