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方城带百蛮":浩浩的汉水巍巍的方城山,强盛的楚国统辖百蛮,
# 百蛮: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带:领有。,汉水方城:原指楚国誓死抗击齐国入侵的决心。此指楚国地域广袤。汉水:水名,又称汉江。方城,山名,在今河南叶县南。一说方城指春秋时楚国北面边境上的长城。
"四邻谁道乱周班":四邻各国也没有谁议论这乱了周班。
# 周班:周室封爵的等级。
"如何一梦高唐雨":为什么自从迎娶了秦女做了一场高唐云雨梦,
# 高唐雨:此指男欢女爱之事。
"自此无心入武关":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心思去攻打武关。
# 自此无心入武关:据《史记·楚世家》秦昭王约楚怀王于武关相会,“楚王至,则闭武关,遂与西至咸阳。”武关:古关隘,是秦国的南关。旧址在陕西商县东一百八十里处。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咏史为题材,前两句通过“汉水方城”等地理意象展现楚国的强盛,后两句借楚王“高唐雨”的典故,暗讽唐代君主沉湎女色、荒废国政。全诗将历史兴衰与个人感怀交融,语言凝练而意蕴深沉,体现了李商隐咏史诗“借古讽今”的典型特色。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运用了“高唐雨”和“入武关”两个典故。“高唐雨”指楚襄王梦遇神女之事,“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通过这一典故,讽刺了楚襄王沉迷女色而荒废国事。“入武关”代表进取之意,与楚襄王的无心形成鲜明对比。用典使诗歌内容更丰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观点,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借古讽今:诗人借楚襄王的故事,讽刺当时可能存在的统治者沉迷享乐、不思进取的现象。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影射现实,使诗歌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避免了直接批评带来的风险,表达更加委婉含蓄。设问:“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发读者的思考。诗人以疑问的语气提出问题,强调了楚襄王因一场梦而改变态度的不合理,突出了诗人对其行为的批判,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3. 分段赏析
《岳阳楼》前二句首句写楚国强大。先是描绘了汉水、方城一带的地理形势,这里周边环绕着众多少数民族部落。“四邻谁道乱周班”则进一步强调,在这样的形势下,本应遵守周朝的秩序,然而却有统治者未能尽责。此句为下文引出楚襄王的故事做铺垫,暗示了当时局势的不稳定和统治者的责任。后二句,语气一转,以一个设问词“如何”领起,讲述了楚襄王在梦中与神女相遇后,便无心再图谋进入武关以争天下。“如何”一词表达了诗人的惊讶和不满,讽刺了楚襄王因沉迷女色而放弃了进取之心,导致国家失去了发展的机会。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通过对楚襄王行为的批判,传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4. 作品点评
《岳阳楼》是李商隐咏史诗的典范,以二十八字浓缩历史兴衰的深刻洞察。诗中运用设问、借古讽今等多种写作手法,使诗歌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全诗语言凝练,意象厚重,既展现了晚唐诗人对时局的忧思,也为后世咏史诗提供了“托古刺今”的创作范式,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名句“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是诗中亮点,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何焯曰:“责襄王荒淫而忘父。”
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
# 义山登岳阳楼,观其地足以用武,忆其事竟以忘雠。
清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
# 言楚有如此之江山,而荒淫亡国,可为永戒也。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
上一篇: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下一篇:唐·李商隐《促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