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míng
yàn
xíng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áo
áo
míng
yàn
míng
qiě
fēi
qióng
qiū
nán
chūn
běi
guī
hán
jiù
nuǎn
shí
suǒ
tiān
cháng
kuò
fēng
shuāng
suān
dào
liáng
wēi
máo
cuī
luò
shēn
féi
péi
huí
fǎn
qún
wéi
āi
míng
xià
zhōu
zhǔ
fēi
jiāng
nán
shuǐ
kuò
zhāo
yún
duō
cǎo
cháng
shā
ruǎn
wǎng
luó
xián
fēi
jìng
míng
xiāng
wéi
yōu
huái
怀
huì
xìng
fěi
líng
fēng
jūn
wèi

译文

大雁嗷嗷叫着边飞边鸣,在深秋时南去春天北归。它们离开寒冷的地方寻找温暖的归宿,知道哪里是可以依靠的居所,然而天地辽阔,适合栖息的地方却很少。风霜交加,生活酸苦,稻粱等食物稀少,大雁的羽毛脱落,身体也不肥美。它们徘徊反顾,与同伴分离,哀鸣着想要落下,却发现洲渚并非合适的栖息之地。江南水阔,朝云众多,草长滩软,也没有网罗的威胁。大雁在那里悠闲地飞翔、安静地停歇,鸣叫相互应和,你的天性就该脱离忧愁,健康快乐地成长,迎着风振翅高飞,您对此有何看法呢?

逐句剖析

"嗷嗷鸣雁鸣且飞":大雁嗷嗷叫着边飞边鸣,

# 鸣且飞:鸣叫并且飞行着。,鸣雁:鸣叫的大雁。鸣,一作鸿。,嗷嗷:拟声词,这里指鸿雁的叫声。

"穷秋南去春北归":在深秋时南去春天北归。

# 春北归:春天时向北归还。,南去:向南飞去。去:离开。,穷秋:暮秋。穷尽秋天时。

"去寒就暖识所依":它们离开寒冷的地方寻找温暖的归宿,知道哪里是可以依靠的居所,

# 所依:所在处所。所处环境。依:一作处,依靠。,识:认识,识得。,就暖:就近温暖。,去寒:远去离开寒冷。

"天长地阔栖息稀":然而天地辽阔,适合栖息的地方却很少。

# 稀:稀有,稀疏。少。,栖息:栖止休息(之所)。,地阔:大地久远广阔。,天长:苍天绵远悠长。

"风霜酸苦稻粱微":风霜交加,生活酸苦,稻粱等食物稀少,

# 微:微少,食粮甚微。,稻粱:稻米和高粱米。泛指食粮。,酸苦:酸味和苦味。酸楚与苦涩。辛酸痛苦。,风霜:冷风和寒霜;喻艰难困苦。

"毛羽摧落身不肥":大雁的羽毛脱落,身体也不肥美。

# 身不肥:身体不肥壮。,摧落:摧折零落。折断飘落。,毛羽:一作羽毛。长的翅羽和短的绒毛。

"裴回反顾群侣违":它们徘徊反顾,与同伴分离,

# 群侣违:指雁的同伴离散。群侣:雁群的伴侣们。违:不见,远离。《说文》违,离也。,反顾:反身回顾。回头看。,裴回:一作徘徊。往返回旋;来回走动。喻犹豫不决。

"哀鸣欲下洲渚非":哀鸣着想要落下,却发现洲渚并非合适的栖息之地。

# 非:非同以往,面目全非。不对。不是。,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水中沙洲和水边湿地。,欲下:想要下降。,哀鸣:哀伤地鸣叫着。

"江南水阔朝云多":江南水阔,朝云众多,

# 朝云:早晨之雨云。古曲有《朝云》。喻云雨之事。巫山神女庙名。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昼梦幸巫山之女。朝云是神女的化身。后好事者为立庙,号曰“朝云”。朝:一作朔。,水阔:水面宽阔。,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草长沙软无网罗":草长滩软,也没有网罗的威胁。

# 无网罗:没有鸟网罗列。没有罗网。,沙软:沙滩柔软。,草长:草很细长繁密。

"闲飞静集鸣相和":大雁在那里悠闲地飞翔、安静地停歇,鸣叫相互应和,

# 鸣相和:鸣叫之声互相响应唱和。,静集:安静地集聚。,闲飞:悠闲飞翔。

"违忧怀惠性匪他":你的天性就该脱离忧愁,健康快乐地成长,

# 违忧怀惠性匪他:你的天性就该脱离忧愁,健康快乐地成长。违忧:远离忧愁。因身体有违而忧愁。谓身体有病。怀息:胸怀息止之志。钱仲联集释引陈景云曰“违忧怀息,即有病求息义。”性:性格。秉性。匪他:无有其它。不是他人,喻兄弟。《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匪他。”谓都是兄弟而非他人,后用为兄弟的代称。

"凌风一举君谓何":迎着风振翅高飞,您对此有何看法呢?

# 君谓何:君子您又称谓说道什么。,一举:(偶尔)一次举翅飞翔。,凌风:凌越长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鸣雁》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长诗。前四句写鸿雁懂得“去寒就暖”的生存智慧,生活会顺应天时的生存规律;中四句聚焦鸿雁迁徙途中的苦难,风霜刺骨,食粮匮乏等给大雁带来种种不幸;末四句笔锋一转,描绘鸿雁抵达江南后的安逸景象;最后一句以反问句收束全诗,设想鸿雁乘风高飞的雄姿,赞美鸿雁的洒脱。全诗以鸿雁迁徙为线索,用细腻笔触勾勒出大雁的生存哲学,寄寓对生命的思考,情感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咏雁诗。诗歌通过描写鸣雁的迁徙、栖息等生活场景,展现了鸣雁在艰难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借物抒怀,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怀和忧愁之情。

2. 分段赏析

“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两句以“嗷嗷”的叠词摹写鸿雁鸣叫翻飞的动态,点明其在深秋南飞、春日北归的迁徙习性。“鸣且飞”用动词串联起鸿雁的动作,画面感强烈。“穷秋”指深秋,突出时节的萧瑟,“南去春北归”则勾勒出候鸟顺应天时的生存规律。“去寒就暖识所依,天长地阔栖息稀。”两句写鸿雁懂得“去寒就暖”的生存智慧,寻找适宜的栖息地,却无奈天地辽阔,可供栖息的地方寥寥无几。“天长地阔”以空间的广阔反衬“栖息稀”的窘迫,暗喻生存环境的艰难。“风霜酸苦稻粱微,毛羽摧落身不肥。裴回反顾群侣违,哀鸣欲下洲渚非。”四句聚焦鸿雁迁徙途中的苦难,风霜刺骨,食粮匮乏,导致它们羽毛脱落、身形消瘦。“风霜酸苦”“稻粱微”从环境与食物两方面渲染生存困境,“毛羽摧落”“身不肥”用细节刻画鸿雁的狼狈。“裴回反顾”将鸿雁的孤独与惶恐具象化,描写鸿雁徘徊回望的神态,因与同伴失散而焦虑;想降落栖息,却发现洲渚并非安全之地,只能发出哀鸣。“江南水阔朝云多,草长沙软无网罗。闲飞静集鸣相和,违忧怀惠性匪他”四句,笔锋一转,描绘鸿雁抵达江南后的安逸景象。水天辽阔,云霭迷蒙,草长沙软,且无捕鸟的网罗。它们在此“闲飞静集”,鸣声相和,远离忧愁,享受自然的恩惠,这正是它们本性所求。前两句用“水阔”“朝云多”“草长”“沙软”等意象铺陈江南的美好,与前文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用“闲飞静集”“鸣相和”以静谧和谐的场景,反衬此前的漂泊动荡。“凌风一举君谓何?”结尾句以反问句收束全诗,设想鸿雁乘风高飞的雄姿,赞美鸿雁的洒脱。诗人是以朋友的身份替大雁谋划新的生活方式,奉劝它们能够留在南方。诗人劝大雁改变迁徙的生活习性,本身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但诗人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候鸟的安全、健康着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二语促在一处,忠厚明快,两得其妙(“违忧”二句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此却纯是唐调,风雅尽有馀,然未为甚高作。

清朱彝尊《批韩诗》

# 平韵柏梁体,入后仍转平韵,唯公多有之。

清李宪乔《韩诗臆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端《杂诗》

下一篇:唐·韩愈《盆池五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