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花木不曾秋":上阳宫的花木总是那么繁茂,好像永远没有秋天,
"洛水穿宫处处流":洛河穿过宫内四处分流。
"画阁红楼宫女笑":红漆彩绘的楼阁上,传来宫女们的笑声,
"玉箫金管路人愁":箫管奏出的悠扬乐声飞出宫外,勾起路上行人无限的愁思。
"幔城入涧橙花发":润水边上用帐幔围成的小城中,橙花在初夏开放,
# 幔城:张帷幔围绕起来像城一样,故称“幔城”。
"玉辇登山桂叶稠":在茂密桂叶的芳香中,宫妃们坐着华美的辇登山游览。
# 稠:密,这里指茂盛。,玉辇:皇帝的车轿。
"曾读列仙王母传":我也曾读过神仙传和王母娘娘的传说,
"九天未胜此中游":可觉得他们住的九重天上也不如上阳宫好。
中唐著名诗人
王建(766?~830后),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寒微,终生未举进士。元和间为昭应丞、渭南尉,大和初官至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王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郁。善以白描、比兴手法,用典型形象针砭时弊,揭示社会矛盾,语言含蓄,简洁峭拔。善短篇,多七言,尤以《宫词》百首著名。代表作品有《海人谣》《当窗织》。著有《王司马集》《王建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宫廷写景抒情诗,通过对上阳宫自然美景和宫中生活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揭示了宫中生活的复杂情感。
2. 分段赏析
首联描绘了上阳宫中四季如春的景象,花木常青,洛水环绕,展现出宫中的自然美景和宁静氛围。通过“不曾秋”和“处处流”这两个词语,诗人强调了宫中环境的永恒和生机勃勃。颔联展现了宫女在华丽的楼阁中欢笑,而路人却感到愁苦。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宫中生活的奢华与外界的艰辛,也暗示了宫女们虽然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但内心可能也有着难以言说的孤独和无奈。颈联继续描写上阳宫内外的自然美景,橙花在涧中盛开,桂叶在山上茂密。通过具体的植物描写,诗人进一步展现了上阳宫的自然风光,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宫中的宁静和美好。尾联诗人将上阳宫的美景与传说中的仙境进行对比,认为即使在九天之上,仙境也不及上阳宫的美丽。通过这种夸张的手法,诗人表达了对上阳宫美景的高度赞美,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上一篇: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还越中》
下一篇:唐·司空图《独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