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客无心杖锡还":禅客无心拄杖归去,
"沃洲深处草堂闲":沃州深山草堂闲居。
# 沃洲:山名,在浙江新昌县东。相传晋高僧支遁曾隐居于此。
"身随敝屦经残雪":身随鞋走脚踏残雪,
# 屦:一作履。
"手绽寒衣入旧山":手补寒衣入住旧屋。
"独向青溪依树下":青溪树边一人独依,
"空留白日在人间":人间白日空照寰宇。
"那堪别后长相忆":友人不堪别后相忆,
# 后:一作夜。
"云木苍苍但闭关":禅客只管修道山水。
# 闭关:闭门谢客。佛教中,信徒在一定期限内(一般为七日)闭居一室,止妄修道;亦称闭关。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禅意送别诗。诗歌以灵澈上人归隐越中为背景,通过“杖锡还”“敝屦经雪”“寒衣入山”等意象,描绘了禅客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借“青溪树下”“闭关云木”等场景,营造出幽寂清冷的禅意境界。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的深切怀念,又暗含诗人对宦海浮沉的疏离感。
2. 分段赏析
首联“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无心”二字点明禅客超脱世俗的本心,“杖锡还”呼应佛家云游意象,凸显其归隐的主动性与决绝性。“沃洲”作为越中禅修胜地,与“草堂闲”共同构建出幽静的修行环境,暗示诗人对友人淡泊志趣的认同。此联以简笔勾勒禅客风骨,奠定全诗空灵基调。颔联“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敝屦”“寒衣”以极简的物象反衬禅客安贫乐道的品格,“经残雪”“入旧山”则通过动作描写,展现其历经风霜仍矢志不渝的修行态度。“身随”与“手绽”的动态对比,暗含中国禅僧自力更生的特质,与印度僧侣依赖供养形成差异,体现禅宗“平常心是道”的思想。颈联“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独向”与“空留”形成强烈对照:禅客于青溪树下独修,与世隔绝;而人间因他的离去徒留白日,暗含诗人对友人孤高风度的敬叹。此联以“青溪”“白日”等自然意象,将禅意升华为永恒的时空凝滞,强化了超然物外的意境。尾联“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长相忆”直抒诗人对友人的眷恋,而“云木苍苍”以景结情,将情感沉淀为苍茫山色。“闭关”既是禅修仪式,亦隐喻禅客对尘世的彻底疏离。此联在怅惘中见豁达,既表达离别之痛,又暗含对禅理“不著相”的领悟,余韵悠长。
3. 作品点评
此禅客既以无边智慧踏入解脱之林,举止便随顺自然、自在无碍,执杖行止皆出于自然无心。既已心无挂碍,故归返时身影亦随破旧草履而行。通常是履随身动,以人之情性驭无情之履;此处身随履动看似有违常理,却于反常之中暗藏随缘任运、不执于心的深刻禅意。亲手缝补寒衣的细节,更鲜明展现出中国禅僧与印度僧人不同的自立品格——在针线起落间,既见修行者的质朴日常,亦显其不依赖外缘、自足自洽的精神风貌。
上一篇:唐·李太玄《玉女舞霓裳》
下一篇:唐·王建《上阳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