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èr
yuè
èr
shí
èr
lán
kāi
chè
chū
chū
dāng
xīn
bìng
jiǔ
jiǔ
chóu
jué
gèng
qīng
guó
jīng
xīn
wén
yuǎn
shū
zhàng
yóu
shí
chē
nòng
fěn
zhī
shāng
zhòng
tiáo
hóng
huò
yǒu
hén
kōng
yìng
yān
tài
shèng
guì
lǐng
hán
fāng
yuǎn
lián
táng
shǔ
shū
yáo
shén
cháng
duǎn
dìng

译文

二月二十二日,木兰花正好初开。刚好饮得沉醉,加上又远离旧居。初开的木兰,恍惚带几点清愁,也就更平添几分倾国之色,我正惊异于它的新艳,蓦地接到远地的来书。木兰花要什么时候才有人为它卷起紫丝障,要什么时候才有人为我载以油壁车。把弄它的花粉,我知道它受伤很重,调拨它的颜色,尚喜其红艳有余。木兰花看上去像凌波微步的宓妃,它的媚态欲像轻盈的赵飞燕,怕只怕一阵轻风吹过,它会弱不胜衣裾。木兰花在桂岭已芳名远播,而在北地莲塘,留意的人可就显得很稀疏。宓妃与飞燕不信会比不过瑶姬与神女,比较比较试看究竟如何。

逐句剖析

"二月二十二":二月二十二日,

"木兰开坼初":木兰花正好初开。

# 开坼:开裂,指花苞开放。坼:原作“折”,折、拆、坼古通。

"初当新病酒":刚好饮得沉醉,

# 病酒:饮酒过量,因酒精中毒而大醉或大病。

"复自久离居":加上又远离旧居。

# 离居:指离开长安的家居。

"愁绝更倾国":初开的木兰,恍惚带几点清愁,也就更平添几分倾国之色,

"惊新闻远书":我正惊异于它的新艳,蓦地接到远地的来书。

# 远书:发往远方,或来自远方的书信。此指接到妻子王氏的家书。

"紫丝何日障":木兰花要什么时候才有人为它卷起紫丝障,

"油壁几时车":要什么时候才有人为我载以油壁车。

"弄粉知伤重":把弄它的花粉,我知道它受伤很重,

"调红或有余":调拨它的颜色,尚喜其红艳有余。

"波痕空映袜":木兰花看上去像凌波微步的宓妃,它的媚态欲像轻盈的赵飞燕,

"烟态不胜裾":怕只怕一阵轻风吹过,它会弱不胜衣裾。

# 不胜裾:用赵飞燕身轻之典。裾,衣之前襟。“波痕空映袜,烟态不胜裾”二句,“罗袜”“轻裾”是曹植称美洛神的句子,此以宓妃比木兰。

"桂岭含芳远":木兰花在桂岭已芳名远播,

# 桂岭:指岭南的桂林。

"莲塘属意疏":而在北地莲塘,留意的人可就显得很稀疏。

# 莲塘:荷池、荷塘。

"瑶姬与神女":宓妃与飞燕不信会比不过瑶姬与神女,

"长短定何如":比较比较试看究竟如何。

# 定何如:究竟如何。,长短:高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木兰》为唐代李商隐所作,是一首别具深意的咏物诗。诗人以木兰花自比,借木兰初开时自己新病酒、久离居的状态,以及对远书的复杂情绪,表达遭冷遇后的感慨。写作手法上,赋比兴结合,借物寓意,表面写木兰,实则暗指自身境遇,巧妙传达情感与无奈。此诗将咏物与抒情、言志融合,不单纯描摹木兰形态,而是在物中寄寓身世之感,以委婉的方式展现诗人复杂心绪,体现了李商隐诗歌含蓄隐晦、寓意深远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木兰》由唐代李商隐创作。当时处于大中二年(848),李商隐随郑亚离开桂州赴循州的前一日,即二月二十二日写下此诗。此前诗人在桂管任职,而此次离开意味着境遇的变化。诗中借木兰抒发感慨,或与当时的人事变迁、自身遭际相关,展现其复杂的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了二月二十二木兰初开的情景,诗人借木兰自比,以细腻笔触展现自己新病酒、久离居的状态,以及听闻远书后的复杂心情。通过“桂岭含芳远,莲塘属意疏”等句,将木兰与自身遭令狐绹冷遇的经历相联系,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感慨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比兴:开篇以木兰初开起兴,自然地转入以木兰自比,借木兰花在桂岭含芳,来暗示自己的才德,又以“莲塘”之人指令狐绹,引发对自身遭遇的感慨。托物喻理:表面上句句都在描写木兰花的形态、境遇,如“弄粉知伤重,调红或有余”等句,实则句句关联自身,将自己遭冷遇后的复杂情感和无奈处境,巧妙地寄寓在对木兰的描写之中。

3. 分段赏析

“二月二十二,木兰开坼初。初当新病酒,复自久离居。”点明时间是二月二十二木兰初开之时,同时交代自己借酒浇愁,且离家已久又将南行的状况。语言质朴自然,为全诗奠定了感慨身世的基调,借景与自身状态的描述,引发读者对诗人境遇的关注。“愁绝更倾国,惊新闻远书。紫丝何日障,油壁几时车。”移情于木兰,描绘木兰初开含愁的倾国之态,以及听闻远书后的反应。“紫丝”“油壁”二句,运用比兴手法,借令狐绹的显达对比自己的沦落,委婉地表达出内心的不平与期盼。“弄粉知伤重,调红或有余。波痕空映袜,烟态不胜裾。”以木兰自比,暗示令狐绹对自己的迁怒未消,即便自己努力陈情,也难获援助。“波痕”“烟态”等描写,生动展现木兰的美丽与哀愁,实则借物抒发自身的无奈。“桂岭含芳远,莲塘属意疏。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将人花紧密结合,木兰在桂岭含芳却被居“莲塘”的令狐绹忽视,即便可与瑶姬神女媲美,仍无人在意。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因李党覆败,自身才命相妨的哀伤,情感真挚而浓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一段(木兰花)开当离别闻书时。二段木兰之色态。三段比结。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卷八

# 格卑而兼多累句。语亦浮泛。

清纪昀《抄诗或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许浑《放猿》

下一篇:唐·罗隐《归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