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qīng
shuǐ
zhōng
sān
shǒu
èr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qīng
qīng
shuǐ
zhōng
xià
yǒu
shuāng
jūn
jīn
shàng
lǒng
zài
shuí
qīng
qīng
shuǐ
zhōng
cháng
zài
shuǐ
zhōng
píng
cǎo
xiāng
suí

译文

水中生长着青绿色的菖蒲,菖蒲下面游嬉着一双鲤鱼。如今你要远行到陇州去,留下我孤身一人在这里和谁共居?水中生长着青绿色的菖蒲,它们一直都在这水中安居。我孤身一人来到水塘边,寄语悠悠飘荡的浮萍草,看你们紧紧相连在一起,如今我却连你们都不如。

逐句剖析

"青青水中蒲":水中生长着青绿色的菖蒲,

# 青青水中蒲:“青青”二句:此为反兴,即诗人见水中青蒲起兴,借双鱼反衬夫妻分离孤独。青青:形容颜色很绿。蒲:菖蒲,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

"下有一双鱼":菖蒲下面游嬉着一双鲤鱼。

# 双鱼:双鱼,古以双鱼比书信,故以此作比。

"君今上陇去":如今你要远行到陇州去,

# 君今上陇去:“君今”二句云:你今天去陇上,我在家,谁跟我在一起呢?上陇,谓成边也。陇,即陇山,亦称陇阪,上有陇头。上了陇头,水东西分流。陇阪在陇州,今陕西陇县,《秦州记》:“陇山东西八十里。登山颠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山下有陇关,即大震关,为秦雍喉嗌。”陇:陇州。

"我在与谁居":留下我孤身一人在这里和谁共居?

# 与谁居:和谁在一起居住。与:和,同。

"青青水中蒲":水中生长着青绿色的菖蒲,

"长在水中居":它们一直都在这水中安居。

"寄语浮萍草":我孤身一人来到水塘边,寄语悠悠飘荡的浮萍草,

# 寄语浮萍草:“寄语”二句:这是比。告诉水中的浮萍草,你们能相伴相依,而我却不如浮萍。寄语,托付别人的话。浮萍草: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浮萍:水中漂浮的绿藻。

"相随我不如":看你们紧紧相连在一起,如今我却连你们都不如。

# 不如:不如你,此为“自己”比不上“浮萍草”之意。,相随:伴随,跟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青青水中蒲三首(其一其二)》是唐代韩愈创作的一组五言乐府诗。这两首诗皆以“青青水中蒲”起兴,色调明快,富有民歌的淳朴韵味。第一首描绘了送别场景,借水中蒲草与鱼,展现女子对远行之人的不舍与孤寂;第二首继续抒发离情,思妇寄语浮萍,情感表达层层递进。写作手法回环往复,反复咏叹,将思妇细腻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分段来看,每首诗虽短小,却都完整地传达出特定阶段的离情别绪。作品整体风格别致,情感真挚深沉,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留下无尽余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青青水中蒲三首(其一其二)》是唐代韩愈创作的一组五言乐府诗。韩愈青年时代,于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创作此组诗,目的是寄给他的妻子卢氏。诗作为代内人(妻子)怀己之词,借女子口吻抒发思念之情。清人陈沆《诗比兴笺》中也认为此组诗是“寄内而代为内人怀己之词”,反映出当时夫妻间因分离而产生的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乐府诗,也是一组闺怨诗。第一首描绘了送别时思妇对丈夫远行的担忧,第二首则借思妇寄语浮萍,表达离情,展现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全诗情感细腻,风格淳朴如民歌,回环往复,余韵无穷。

2. 写作手法

起兴:“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诗人以“青青水中蒲”起兴,描绘出水中蒲草青葱的景象,引出下文。同时,以蒲草下的“一双鱼”作比,鱼的成双成对与思妇即将与夫君分离后的孤独形成鲜明对照,委婉地表达出思妇的离情别绪。“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再次以“青青水中蒲”起兴,借蒲草生长在水中不能移动,来比况女主人公长在家中,无法跟随夫君远行,含蓄地抒发了她的无奈与哀怨。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下有一双鱼”。此句描绘出水中鱼儿成双成对、自由自在嬉戏的欢乐场景,这是“乐景”。而与之相对的是,诗中的女主人公却要与夫君分离,即将陷入独居的孤寂之中,此为“哀情”。通过这种以乐景衬哀情的反衬手法,更鲜明地凸显出思妇内心的孤独与不舍,将她的离愁别绪表现得更为深沉浓烈。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以“青青水中蒲”起兴,“青青”叠字营造出清新自然氛围,展现出风光明丽、蓬勃的中原河边景色。紧接着“下有一双鱼”,成双的鱼儿在蒲草下游弋,自由欢愉。这与后两句“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形成强烈反差。从地域看,一边是中原美景,一边是偏远荒凉的西北边境;从情调讲,鱼的自在写意对比思妇的伶仃落寞。女主人公触景生情,直白质朴的语言,如话家常般倾诉夫君离去后的孤寂,将送别时的不舍与独居的担忧展现得真挚动人,充满民歌的率真格调。第二首,“青青水中蒲”再次出现,延续意象,象征女主人公长居家中。“长在水中居”简洁明了地表明其处境。诗人以蒲草不能移动,与可自由漂流的浮萍作比,用浮萍反衬蒲草,也就是女主人公不能相随夫君的无奈。“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女主人公对着浮萍倾诉,质朴的语言中蕴含深沉情感,反复回环地表达离情,将思念、无奈与哀怨之情不断渲染,愈发浓烈。

4. 作品点评

《青青水中蒲三首(其一其二)》是韩愈诗作作品。此组诗继承了《诗经》、汉乐府的传统并有所创新。语言通俗流畅,如话家常,却蕴含着深沉情感,风格朴素自然,极具民歌韵味。诗人善用起兴、对比等手法,以“青青水中蒲”起兴,用蒲草、鱼、浮萍等意象,生动展现思妇情感由浅入深的变化过程,从行子刚离家时“我在与谁居”的初始离情,到行子远去后“相随我不如”的浓重相思,情感表达细腻而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韩醇曰:诗盖兴寄也。孙汝听曰:当是妇人思夫之意。

宋魏仲举《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

# 何焯曰:此是反兴(首二句下)。

清朱彝尊《批韩诗》

# 首章,“君”,谓鱼也;“我”,蒲自谓也。

清陈沆《诗比兴笺》

# 何焯曰:此是比《末句下)。

清朱彝尊《批韩诗》

# “相随我不如”,言蒲不如浮萍之相随也。

清陈沆《诗比兴笺》

# 虽楠随而我实不如,言浮萍飘泊无定,蒲则长居水中,喻夫妇不能相遂也。

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

# 昌黎《青青水中蒲三首》,顿有不安六朝意,然如张、王乐府,似是而非。取两汉五言短古熟读自见。

明胡应麟《诗薮》

# 《青青水中蒲》:古意,古音。

明邢昉《唐风定》

# 何焯曰:三章真古意。朱彝尊曰:语浅意深,可谓炼藻绘入平淡。篇法祖《毛诗》,语调则汉魏歌行耳。

清朱彝尊《批韩诗》

# 此公寄内而代为内人怀己之词。然前二章儿女离别之情,第三章丈夫四方之志。

清陈沆《诗比兴笺》

# 此三章可作“思无邪”注脚,非一代大儒昌黎公,不能作也。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 古意,古音。妇人治阃内,男子志四方,占今定分,何用许多纠缠?小小词章,具见大儒本领。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顾况《山中赠客》

下一篇:唐·刘商《观猎三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