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朝代:唐作者:贾岛浏览量:1
xīn
fēi
shì
shū
zhá
ruò
wéi
chuán
jiù
guó
bié
duō
rén
shào
nián
kōng
cháo
shuāng
luò
shū
yǒu
shuǐ
yíng
chuān
穿
liú
lín
sēng
宿
zhōng
xiāo
zuò
rán

译文

我心中的思绪纷繁复杂,怎是一封书信能全然传递?离别故乡已过漫长岁月,旧友也不再是年少容颜。秋霜覆盖空巢,枯叶悄然飘落,疏窗透进月光,流萤穿梭其间。幸有山中僧人为伴,共宿林间静夜,直至深更相对默坐。

逐句剖析

"此心非一事":我心中的思绪纷繁复杂,

"书札若为传":怎是一封书信能全然传递?

# 若为:怎能。

"旧国别多日":离别故乡已过漫长岁月,

# 旧国:指故乡。

"故人无少年":旧友也不再是年少容颜。

"空巢霜叶落":秋霜覆盖空巢,枯叶悄然飘落,

"疏牖水萤穿":疏窗透进月光,流萤穿梭其间。

# 疏牖:破窗。

"留得林僧宿":幸有山中僧人为伴,共宿林间静夜,

"中宵坐默然":直至深更相对默坐。

# 中宵:半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旅游》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羁旅愁思为主线,前两联直抒胸臆,通过“此心非一事,书札若为传”展现诗人复杂难言的心绪,又以“旧国别多日,故人无少年”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后两联借景抒情,以“空巢霜叶落,疏牖水萤穿”的萧瑟秋景烘托旅途孤寂,再以“留得林僧宿,中宵坐默然”的静默场景收束全篇,强化了诗人内心的苍凉。全诗语言凝练冷峻,意象清寒孤峭,通过时空对比与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游子的漂泊感与人生易逝的哲思融为一体,体现了贾岛“郊寒岛瘦”的独特诗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一说幽州范阳县(今北京西南)人。早年落拓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官终普州司仓参军。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岛”,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其又与姚合齐名,人称“姚贾”。贾岛的诗以五律见长,作诗以苦吟著称。他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这一典故即由其斟酌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其诗多投献酬赠之作,取眼前荒僻冷落景色,抒一已穷愁幽独之情,风格清奇峭僻。代表作品有《题李凝幽居》《忆江上吴处士》,有《长江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此心非一事,书札若为传”此联直写游子心绪的复杂性与书信传情的无力感。“此心非一事”以否定句式强化情感的不可名状,既有离乡的怅惘,也暗含功名未就的郁结;“若为传”的反问则凸显书信的局限性,诗人深知笔墨难以承载万千思绪,为全诗定下苍凉基调。贾岛以“非一事”的模糊表达,营造出情感的多重褶皱,契合其“苦吟”诗风中对幽微心绪的捕捉。“旧国别多日,故人无少年”此联以时空双线交织,深化漂泊的孤独感。“旧国别多日”从时间维度写离乡之久,暗含“少小离家老大回”式的沧桑;而“故人无少年”则从空间视角切入,故乡友人已非旧时容颜,物是人非的对比中,交织着对青春易逝的惊觉与生命虚妄的暗叹。贾岛以“无少年”的直白陈述,将抽象的时间流逝具象化,形成触目惊心的情感张力。“空巢霜叶落,疏牖水萤穿”此联借萧瑟秋景烘托旅途孤寂,炼字精妙。“空巢”既是实写居所荒芜,亦隐喻诗人漂泊无依的精神状态;“霜叶落”以动态的凋零暗示生命的衰颓,与“疏牖”的残破形成视觉呼应。“水萤穿”则通过萤火虫在破窗间穿梭的细微动态,反衬环境的死寂,一“穿”字既写萤之轻灵,更显空间之空洞,体现贾岛对“幽奇寒僻”意象的偏好。全联无一字言愁,却以景语将羁旅况味推向极致。“留得林僧宿,中宵坐默然”尾联以静默场景收束全诗,深化苍凉意境。“林僧宿”的短暂陪伴,反衬出诗人与世俗的疏离感;而“中宵坐默然”的定格画面,既是与僧人禅修时的外在沉寂,更是内心波澜归于虚无的写照。贾岛早年出家经历使其诗常带禅意,此联中“默然”二字,既是对漂泊的无奈接受,亦暗含对生命本质的洞悉——正如疏木流星、逆云走月的自然流转,人生孤旅终须归于寂静。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许浑《姑苏怀古》

下一篇:唐·崔珏《岳阳楼晚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