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ì
liú
dōng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nián
yīn
bái
shī
cháng
hèn
èr
rén
xiāng
cóng
dōng
shēng
bìng
shì
niè
èr
zōng
dōng
guān
bái
shǒu
kuā
lóng
zhōng
hán
shāo
jiān
xiá
cán
qīng
hāo
cháng
sōng
tóu
bài
dōng
yuàn
zhōng
shǐ
qióng
dōng
huí
tóu
yǒu
cùn
tíng
zhuàng
zhōng
yuàn
shēn
wéi
yún
dōng
biàn
wéi
lóng
fāng
shàng
xià
zhú
dōng
suī
yǒu
bié
yóu
féng

译文

当年因为读了李白杜甫的诗,常常遗憾他们不常在一起。我与孟郊是同一时代的人,为什么也像他们一样别多聚少呢。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年老的时候号称行动笨拙。我稍微狡猾了些,惭愧地像小草依附长松一样依附着孟郊的才华。低下头拜见孟郊,与他相互依存。孟郊却不回头,就像用小树枝去撞钟一样。我愿意变身成为云,孟郊变成龙。四方上下追逐着孟郊,即使人世间有离别这回事也碰不上了。

逐句剖析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当年因为读了李白杜甫的诗,

"长恨二人不相从":常常遗憾他们不常在一起。

# 不相从:不常在一起。

"吾与东野生并世":我与孟郊是同一时代的人,

# 并世:同一时代。并,同。

"如何复蹑二子踪":为什么也像他们一样别多聚少呢。

# 如何复蹑二子踪:为什么又像他们那样(别多聚少)呢?复,又。蹑,踩、追随。二子,指李白和杜甫。

"东野不得官":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

# 不得官:写诗时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

"白首夸龙钟":年老的时候号称行动笨拙。

# 龙钟:年老行动笨拙之态。,夸:号称。

"韩子稍奸黠":我稍微狡猾了些,

# 奸黠:狡猾。,韩子:诗人自指。

"自惭青蒿倚长松":惭愧地像小草依附长松一样依附着孟郊的才华。

# 长松:比喻孟郊有乔木之才。,青蒿:小草,诗人自比。

"低头拜东野":低下头拜见孟郊,

"愿得终始如駏蛩":与他相互依存。

# 駏蛩: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常背负另一种叫“蟨”的动物行走,蟨则为它取甘草吃,它们互相帮助为生。,愿:一作原。

"东野不回头":孟郊却不回头,

"有如寸筳撞巨钟":就像用小树枝去撞钟一样。

# 巨钟:比喻孟郊。,寸筳:小竹枝,这里也是诗人自比。

"我愿身为云":我愿意变身成为云,

# 愿:愿意。

"东野变为龙":孟郊变成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四方上下追逐着孟郊,

# 逐:追逐。

"虽有离别无由逢":即使人世间有离别这回事也碰不上了。

# 虽有离别无由逢。:即使人世间有离别这回事也碰不上了。逢,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醉留东野》是唐代韩愈所作的一首杂言诗。诗中自比李白,以孟郊比杜甫,回顾与孟郊交往,对比二人处境——孟郊耿介不遇,自己“奸黠”周旋官场,自惭才学如青蒿倚长松。又以“寸莛撞巨钟”喻才学悬殊,借《易经》“云从龙”典故,愿化身云与孟郊之龙相随,表达对友情长存的期许。全诗以醉后肆口之语,幽默自嘲中见真挚情谊,用典含蓄,情感深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贞元十四年(798年),韩愈在汴州刺史董晋幕中任观察推官,孟郊原客游于汴州,此时将南行,韩愈于其离别之际赋此诗留别。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诗,也是一首送别诗。介绍了诗人与孟郊的交往历程,描绘了二人不同的处境与性格,体现了对孟郊才学的推崇及对友情的珍视,营造了幽默而真挚的氛围,表达了对离别之憾的感慨及对友谊长存的渴望。

2. 写作手法

用典:“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巧用《易经・乾卦・文言》“云从龙,风从虎”的典故,原意是同类事物相互感应,作者借此希望自己和孟郊如云龙相随,永不分离,含蓄表达对友情长存的美好祝愿。对比:“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将孟郊的孤忠耿介、不遇于官场与自己的“滑头”、能周旋于官场作对比,突出孟郊的才学与品格,也表达了自己的自惭弗如。比喻:“自惭青蒿倚长松”,将自己比作青蒿,把孟郊比作长松,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在孟郊才学面前的自愧不如;“有如寸筳撞巨钟”,把自己与孟郊的才学差距比作以小树枝撞巨钟,生动展现两人才能的悬殊。

3. 分段赏析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前四句诗人自比李杜,表达对友情的向往。韩愈比孟郊小十七岁,孟郊诗风多寒苦,追求瘦硬,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韩诗则更为粗放,因此以韩比李,以孟比杜。诗句虽未出现“留”字,却紧扣《醉留东野》诗题,借对李杜未能同游的遗憾,自然流露出与孟郊建立深厚情谊的期许,真挚动人。“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五至八句对二人的处境和性格进行比较。“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孟郊仕途不顺,即便年老体衰,仍以“龙钟”之态自夸孤介,韩愈曾以“雄骜”评价孟郊,此句中“夸”字便凸显出其耿介不屈的傲骨。而韩愈自称“稍奸黠”,承认自己在官场中更为圆滑,面对如“长松”般才德高峻的孟郊,自比“青蒿”依附,谦逊地表达对孟郊才能的钦佩。“低头拜东野,愿得终始如駏蛩。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最后一段抒发对二人友谊长存的祝愿。诗人愿如駏蛩般与孟郊相伴,共避祸患,又以“寸莛撞巨钟”形容二人的才能差距。更以“云”“龙”自喻和喻孟郊,借“云龙相从”的典故,表明愿在天地间追逐孟郊,即便面临离别,也希望二人情谊如同云龙般始终相随,永不分离。

4. 作品点评

诗以“醉”言出之,设想奇僻,幽默风趣。开篇以对李杜的向往见诗歌艺术追求,中间对比二人处境显自谦与推崇,结尾用典表友情期许。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用典含蓄,于幽默自嘲中见真挚情谊,足见二人感情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淋漓酣畅。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其敬爱东野,可谓至矣。今安得此好贤乐善之人乎!

清黄周星《唐诗快》

# 韩诗“吾欲身为云,东野变为龙”,空同“子昔为云我为龙”本此。然韩谦而李倨,亦似故欲避其意耳。

明末清初毛先舒《诗辩坻》

# 朱彝尊曰:粗祖莽莽,肆门道出,一种真意,亦自可喜。张鸿曰:设想奇,造句亦奇。公之诗与文,其用笔同出一机轴。何焯曰:奇趣(末句下)。

清朱彝尊《批韩诗》

# 意感愤而气豪荡,其音吐亦在李、杜之间得之。

清汪森《韩柳诗选》

# 韩子高士孟东野,而为云为龙,愿四方上下逐之。欧阳子高于苏、梅,而以黄河清、凤凰鸣比之。苏之高于黄鲁直,而己所赋诗云“效鲁直体”以推崇之。古人胸襟,广大尔许!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

# 赠东野诗云:“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东野变为龙”,是又以李、杜自相期许。其心折东野,可谓至矣。盖昌黎本好为奇崛矞皇,而东野盘空硬语,妥帖排奡,趣尚略同、才力又相等,一旦相遇,遂不觉胶之投漆、相得无间,宜其倾倒之至也。

清赵翼《瓯北诗话》

#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如何复蹑二子踪?”公生乎服膺李、杜,兴会所触,辄称述之。

清余成教《石园诗话》

# 人之于诗,嗜好往往不同。如韩文公《读孟东野诗》有“低头拜东野”句。唐史言退之性倔强,仟气傲物,少许可。其推比东野如此。坡公《读孟郊诗》有云:“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又如食蟛𧑅,竟日嚼空螯。”二公皆才豪一世,而其好恶不同若此。

明俞弁《逸老堂诗话》

# 欧阳公喜韩退之文,皆成诵,(刘)中原父戏以为“韩文究”,每戏曰:永叔于韩文,有公取,有窃取;窃取者无数,公取者粗可数。永叔《赠僧》云:“韩子亦尝谓,收敛加冠巾。”乃退之《送僧澄观》“我欲收敛加冠巾”也;永叔《聚星堂燕集》云:“退之尝有云,青蒿倚长松。”乃退之《醉留孟东野》“自惭青蒿倚长松”也。非公取乎?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郑谷《牡丹》

下一篇:唐·杜甫《阆水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