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心常醉":长久客居他乡,心里常常充满着愁苦和无奈,就好像醉酒一般昏沉,
"高楼日渐低":在这高楼之上眺望家乡,只觉得随着时光流逝,高楼仿佛也在渐渐变低。
"黄河经海内":黄河奔腾不息,流经中原大地,
"华岳镇关西":华山雄伟地矗立在关西之地,镇守一方。
# 华岳:即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县南。
"去远千帆小":看着远去的船只,那千百艘帆船越行越远,变得越来越小,
"来迟独鸟迷":一只晚归的孤鸟迷失了方向,缓缓飞来。
"终年不得意":一整年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和心意,
"空觉负东溪":白白地觉得辜负了家乡那东溪的美好景色和宁静生活。
# 负东溪:谓有负隐居之乐。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耿湋(736?~787),唐代诗人。字洪源,河东(今山西)人,宝应元年进士,历任左卫率府仓曹、许州司仓等职。耿湋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擅长写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其诗大多为酬赠送别之作,偶尔也写乱世之后的社会状况。后人称其“重芳叠业,特生才子;抱明禀秀,卓膺诗人”,在当时,他就有“才子”“诗人”的美称。代表作品有《春日即事》《凉州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首诗是唐代耿湋的五言律诗,主题围绕漂泊羁旅与壮志未酬。诗中开篇以“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点明长期漂泊他乡的羁旅之愁,这里的高楼可以理解为作者曾经的豪情壮志,也可以理解为作者的希望和憧憬;“黄河经海内,华岳镇关西”描绘雄浑壮阔的山河之景,象征着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通过千帆远去、孤鸟迷途,隐喻自己的漂泊迷茫;最后“终年不得意,空觉负东溪”直抒胸臆,抒发自己终年壮志难酬的失意,表达了作者对东溪的思念和对自己无法回到东溪的遗憾,以及对故乡东溪的愧疚。
2. 分段赏析
首联“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久客”点明诗人漂泊他乡已久,“心常醉”并非真的沉醉于美酒,而是被思乡之情、羁旅之愁所困扰,仿佛心灵一直处于一种迷离的状态。“高楼日渐低”则通过描写高楼在自己眼中逐渐变低,暗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心境的变化,或许是因长期漂泊而意志消沉,又或是对故乡的思念让自己觉得与这异乡的高处越发疏离,营造出一种孤独、落寞且略带惆怅的氛围。颔联“黄河经海内,华岳镇关西”,笔触一转,描绘出宏大的自然景象,黄河奔腾流淌,穿越沧海,华山巍峨耸立,镇守着关西大地。这两句以壮阔的山水意象,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壮丽,既拓宽了诗歌的视野,又在宏大的背景下衬托出人类的渺小,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内心那如山河般深沉的情感,可能是对故乡的眷恋,也可能是对自身渺小命运的感慨。颈联“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将视线聚焦在江面上,远去的帆船在视野中越来越小,归来迟到的孤独鸟儿迷失了方向。“千帆小”体现出空间的辽阔以及自身的孤独感,看着众多船只离去,自己在异乡的孤独愈发凸显;“独鸟迷”则借迷路的鸟儿,隐喻诗人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迷茫与无助,不知未来的归处,也不知如何前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内心的彷徨与困惑。尾联“终年不得意,空觉负东溪”,“终年”强调时间的长久,“不得意”概括了诗人一年到头的失意状况,无论是仕途还是生活,都未能如愿。“空觉负东溪”则蕴含着深深的自责与遗憾,“东溪”或许代表着故乡的美好、安宁与温暖,诗人觉得自己长久漂泊在外,未能回去,辜负了那片美好的故乡,流露出对故乡的愧疚以及对自身现状的无奈与悲哀,整首诗围绕久客他乡的情感,借景抒情,层层递进地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思乡之情以及对人生的迷茫与感慨。
3. 作品点评
总体而言,此诗借景抒情,细腻描绘风光同时倾吐心声,深刻传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眷恋及理想破灭的怅惘之情。其意境深远,既引人深思,又触动共鸣,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