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花":樱桃花开了,
"一枝两枝千万朵":一枝两枝上绽放着成千上万朵花朵。
"花塼曾立摘花人":曾经有个人站在花砖地上摘花,
# 塼:一作“砖”。
"窣破罗裙红似火":不小心扯破了她那红得像火一样的罗裙。
# 罗裙:丝罗制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窣破:形容细小的摩擦声。窣:突然钻出来,引申为纵跃。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绘了樱桃花枝繁花盛的景象,营造出活泼明艳的氛围,借樱桃花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淡淡惆怅。
2. 写作手法
开门见山:开篇便直接点明主题“樱桃花”,紧接着描述“一枝两枝千万朵”,简洁明快地展现出樱桃花盛开时繁茂的景象,不做铺垫与迂回,让读者迅速抓住核心意象。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一枝两枝千万朵”,繁花似锦,色彩艳丽,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乐景。而后两句“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回忆曾经在花下摘花之人,如今却不见,美好景象与物是人非的现状形成反差,以花的繁盛艳丽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怅惘、孤寂之情。
3. 分段赏析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首句“樱桃花”,简洁直接点明描写对象,开门见山。次句“一枝两枝千万朵”,运用数量词由少到多的变化,从“一枝”“两枝”到“千万朵”,好似视线由局部逐渐拓展至整体,生动展现出樱桃花繁茂盛开之态。这种描写手法赋予静态的樱桃花以蓬勃的活力与热闹氛围,如同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般富有感染力,却又更显含蓄,让读者在想象中细细品味樱桃花盛开的绚烂,韵味悠长。“花塼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笔锋突转,由景及人,引发睹物思人之情。虽人已不在,但读者能轻易在脑海中还原出摘花人立于花砖、樱桃花枝下的画面。“窣破罗裙红似火”,进一步描绘摘花人的形象,鲜艳如火焰的罗裙与樱桃花相互映衬,花衬人娇,人比花灿,勾勒出一幅美丽明艳的画面。然而,在这热闹美好的场景背后,却蕴含着失落之感。正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热闹的荷塘反衬出作者内心的孤寂,欧阳修《元夕》中依旧的月与灯衬出不见去年人的伤感,此诗中绚烂的樱桃花也愈发烘托出“斯人不再”的惆怅落寞,以乐景写哀情,引发读者无尽的回忆与怅惘。
上一篇:唐·白居易《池鹤二首》
下一篇:唐·李白《与韩荆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