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岳不言岳":如果不是真正的名岳,就不会用“岳”来称呼,
"此山通岳言":这座庐山,却能和那些名岳心意相通、言语相契。
"高人居乱世":高人在乱世中隐居,
"几处满前轩":好几处轩窗之前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秀作神仙宅":它的秀丽让它成了神仙居住的宅邸,
"灵为风雨根":灵气化作风雨的根源。
"余阴铺楚甸":余荫铺展在楚地原野,
"一柱表吴门":它像一根巨大的柱子矗立在吴地的门户处。
"静得八公侣":静谧中与八公为伴,
"雄临九子尊":雄伟的气势能凌驾于九子山之上,尽显尊贵。
"对犹青熨眼":远远地面对着庐山,那葱郁的青色仿佛能熨平双目的疲惫,
"到必冷凝魂":到了它跟前,那清冷的氛围肯定能让灵魂都沉静下来。
"势受重湖让":山势受重湖谦让退让,
"形难七泽吞":形态让七泽难以吞并包容。
"黑岩藏昼电":黑岩中藏着白昼的闪电,
"紫雾泛朝暾":紫色的雾气,在清晨的朝阳中弥漫升腾。
"莲堕宁唯华":莲花飘落,难道仅仅是因为它的花朵吗,
"玉焚堪小昆":玉石焚毁堪比小昆仑崩摧。
"倒松微发罅":倒悬的松树微裂缝隙,
"飞瀑远成痕":远处的瀑布飞泻而下,在远处留下痕迹。
"叠见云容衬":层层叠叠的云朵衬托着山峦,
"棱收雪气昏":山峰的棱角在雪气中显得昏暗。
"裁诗曾困谢":谢灵运曾经为庐山写诗而犯难,
"作赋偶无孙":我偶然写赋,却没有孙绰那样的才华。
"流碍星光撇":水流阻挡了星光,让星光斜洒,
"惊冲雁阵翻":惊起的雁阵在空中翻飞。
"峰奇寒倚剑":奇特的山峰像寒冷的宝剑倚靠在那里,
"泉曲旋如盆":弯曲的泉水像旋转的盆子一样流淌。
"草短分雏雉":短草间分啄食的幼雉,
"林明露掷猿":明亮的树林里露珠好像被猿猴抛洒。
"秋枫红叶散":秋枫红叶纷扬飘散,
# 叶:一作蝶。
"春石谷雷奔":春石谷中雷声奔腾。
"月好虎溪路":月色美好的时候,虎溪的路景色宜人,
"烟深栗里源":烟雾笼罩栗里泉源。
"醉吟长易醒":醉后吟诗常易清醒,
"梦去亦销烦":梦中离去亦能消解烦忧。
"有觉南方重":感知到南方的厚重,
"无疑厚地掀":毫无疑问,它雄伟的气势好像能掀动大地。
"轻扬闻旧俗":能听到流传已久的古老风俗,
"端用镇元元":终究用来镇守万民安宁。
唐代诗人
李咸用(?~?),唐代诗人。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曾为浙西推官,世称李推官。为人重节操,论交持古道。工诗,尤擅乐府、律诗。其诗远学魏晋至初唐风格,近承中唐张籍、李贺一路,部分作品古调高迈。亦多作律诗,咏物、赠答之作清新警切,能得人情物理。在晚唐诗人中,其属众体兼备者。代表作品有《长歌行》《秋夕》《咏柳》等。著有《披沙集》六卷。
1. 分段赏析
“非岳不言岳,此山通岳言”两句奠定全诗基调,强调若非名山则不配称之为岳,而庐山却能担此美誉。开篇直接点明庐山在山岳中的独特地位,简洁有力地引出下文对庐山的描绘,也体现出诗人对庐山的高度认可。“高人居乱世,几处满前轩”两句,写在乱世之中,庐山成为高人隐居之地,多处轩窗前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既侧面烘托出庐山环境清幽适宜隐居,也反映出乱世中人们对宁静之地的向往,暗含对庐山的赞美。“秀作神仙宅,灵为风雨根”,以“秀”“灵”二字概括庐山的特点,说庐山的秀丽使其成为神仙居住之所,其灵气更是风雨的根源。运用夸张和想象,赋予庐山神秘色彩,突出庐山超凡脱俗的气质与独特魅力。“余阴铺楚甸,一柱表吴门”,描绘庐山的宏伟气势。庐山的阴影铺展在楚地的原野,犹如擎天一柱屹立在吴门。“余阴铺楚甸”写出庐山范围之广,“一柱表吴门”则凸显其雄伟挺拔,展现出庐山在地理上的重要地位和壮观景象。“静得八公侣,雄临九子尊”,“静”与“雄”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庐山。说庐山的静谧能吸引如八公那样的仙人相伴,其雄伟又凌驾于九子山之上,将庐山宁静清幽与雄伟壮观的双重特质巧妙结合,增强了庐山形象的丰富性。“对犹青熨眼,到必冷凝魂”,写面对庐山时,那葱郁的青色仿佛能熨平双眼的疲惫,身临其境时,其景色更能让人内心沉静。从人的感官和内心感受出发,生动地表现出庐山景色对人的感染力,体现庐山的独特魅力。“势受重湖让,形难七泽吞”,写庐山的气势连重湖都要为之退让,其形体之大七泽也难以容纳。运用对比和夸张手法,进一步强调庐山气势磅礴、形体宏伟,突出庐山在自然景观中的不凡地位。“黑岩藏昼电,紫雾泛朝暾”,描绘庐山奇特的自然现象。黑色的岩石中仿佛藏着白昼的闪电,紫色的雾气在朝阳中弥漫。“黑岩”与“紫雾”,“昼电”与“朝暾”,色彩鲜明,画面奇幻,营造出神秘而壮丽的氛围,展现庐山景色的奇妙。“莲堕宁唯华,玉焚堪小昆”,运用比喻,将庐山的美比作莲花坠落不仅是因为其花之美,如美玉焚烧也能媲美昆仑山的美玉。以莲花和美玉作比,从侧面烘托庐山的绝美,富有诗意和韵味。“倒松微发罅,飞瀑远成痕”,刻画庐山的松树和瀑布。倾斜的松树微微裂开缝隙,远处的瀑布飞泻留下痕迹。“倒松”“飞瀑”动静结合,生动展现出庐山自然景观的动态美与独特姿态,使画面极具层次感。“叠见云容衬,棱收雪气昏”,描写庐山云雾缭绕、雪气朦胧的景象。层层叠叠的云彩衬托着山峰,山峰的棱角在雪气中显得模糊不清。细腻地描绘出庐山云雾和雪气营造出的朦胧意境,给人以悠远、空灵之感。“裁诗曾困谢,作赋偶无孙”,引用谢灵运和孙绰作诗赋的典故,说谢灵运曾为描写庐山作诗而犯难,而自己在此作赋却无孙绰那样的才华。既增添了庐山的文化底蕴,也委婉地表达出自己对庐山景色难以尽述的感慨。“流碍星光撇,惊冲雁阵翻”,写庐山的水流阻挡星光,惊起的雁阵在空中翻飞。通过描写星光与雁阵,从侧面展现庐山水流的力量和环境的清幽,使画面富有动感和生机。“峰奇寒倚剑,泉曲旋如盆”,运用比喻,将奇特的山峰比作寒光凛凛的宝剑,弯曲的泉水如同旋动的盆。形象地描绘出庐山山峰的奇崛险峻和泉水的蜿蜒曲折,生动展现出庐山景色的独特风貌。“草短分雏雉,林明露掷猿”,描绘庐山的动物与植被。短草间可见分开觅食的雏雉,明亮的树林中能看到猿猴跳跃的身影。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出庐山生态的和谐与生机,使画面充满生活气息。“秋枫红叶散,春石谷雷奔”,描绘庐山春秋两季的不同景色。秋季枫叶红透,红叶散落;春季山石间溪水奔涌,声如雷鸣。通过对春秋景色的描写,展现庐山四季景色的变化,丰富了庐山的形象。“月好虎溪路,烟深栗里源”,写在月色美好的夜晚,虎溪的道路景色迷人,烟雾深处是栗里的源头。营造出静谧、清幽的氛围,描绘出庐山夜晚朦胧而美丽的景色,给人以无限遐想。“醉吟长易醒,梦去亦销烦”,写诗人在庐山饮酒吟诗,即使喝醉也容易清醒,梦中也能消解烦恼。直接抒发诗人在庐山的感受,表达出庐山能让人忘却烦恼,获得心灵宁静的作用,体现对庐山的喜爱。“有觉南方重,无疑厚地掀”,说庐山给人感觉使南方更为重要,其雄伟的气势仿佛能掀动大地。运用夸张手法,强调庐山在南方的重要地位和雄伟气势,突出庐山的不凡。“轻扬闻旧俗,端用镇元元”,写庐山流传着古老的风俗,它确实能够镇守天下。既体现庐山的文化传承,又赋予庐山一种守护天下的神圣使命,进一步深化了庐山的内涵和意义。
上一篇:唐·范灯《忆长安·九月》
下一篇:唐·白居易《纳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