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怀不能写":内心深处的愁绪无法排遣,
# 写:表达。,幽怀:内心的感怀。
"行此春江浔":只能漫步于春日的江畔。
# 浔:江边。
"适与佳节会":恰逢上巳佳节,
"士女竞光阴":男女游人争相享受这美好春光。
# 竞光阴:与时间赛跑。指及时行乐。,士女:男人和妇女。
"凝妆耀洲渚":美丽的女子纷纷浓妆艳抹地在洲渚旁争妍斗丽,
# 洲渚:水中陆地。,耀:光采映照。,凝妆:精心装饰。
"繁吹荡人心":喧闹的乐声激荡着人心。
# 荡:感动。,繁吹:指音乐。
"间关林中鸟":林间的鸟儿婉转鸣叫,
# 间关:鸟鸣声。
"亦知和为音":也懂得和谐的音律。
# 和为音:唱出和谐的声音。
"岂无一尊酒":岂能没有一壶酒,
# 尊:酒器。
"自酌还自吟":自斟自饮,独自吟咏。
# 吟:吟诗。,自酌:独自饮酒。
"但悲时易失":只悲叹时光易逝,
# 失:消逝。,时:时光,光阴。
"四序迭相侵":四季更迭如潮水般侵袭。
# 侵:代替,更替。,迭:连续,依次。,四序:四时,四季。
"我歌君子行":我吟唱《君子行》的曲调,
# 君子行:古代乐府曲调,有洁身自好意。
"视古犹视今":看古人之事如同看今朝。
# 犹:等于。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分段赏析
“幽怀不能写,行此春江浔”两句是全诗的起笔。“幽怀”直指诗人内心难以言说的愁绪,一个“写”字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为可“书写”的动作,却以“不能写”形成矛盾,凸显心绪的复杂难抒;“行此春江浔”则以行动破题,诗人漫步春江之畔,试图借自然之景排解愁思,为全诗奠定了“以景遣怀”的抒情基调。“适与佳节会,士女竞光阴”两句转入场景描写。“适”字暗合偶遇佳节的机缘,“士女竞光阴”中“竞”字生动展现春日里士女们争享美好时光的热闹图景:或踏青、或游赏,与诗人“幽怀”形成鲜明对照,以世俗的欢愉反照内心的孤寂,在场景切换中暗含情感张力。“凝妆耀洲渚,繁吹荡人心”两句聚焦细节。“凝妆耀洲渚”写女子盛装上阵,妆容服饰的光彩映亮洲渚,“耀”字强化视觉冲击;“繁吹荡人心”状乐声喧腾,“繁”“荡”二字从听觉层面渲染热闹氛围,与前文“竞光阴”相呼应,既勾勒出佳节的繁盛景象,也为后文“自酌自吟”的孤独埋下对比伏笔。“间关林中鸟,亦知和为音”两句以自然之声作比。“间关”摹写鸟鸣婉转,“和为音”强调鸟儿尚能应和鸣唱,暗含对“和音”的向往。诗人借鸟声的和谐反衬自身无人共语的寂寥,在“鸟知和”与“人独愁”的对照中,将“幽怀”的孤独感推向深层。“岂无一尊酒,自酌还自吟”两句直抒胸臆。“岂无”以反问强调并非无酒可饮,却只能“自酌自吟”,两个“自”字重叠,强化了茕茕孑立的孤独感。表面写饮酒自娱,实则透露无人共醉的悲凉,从外在场景描写转入内在情感的直接剖白。“但悲时易失,四序迭相侵”两句点明“幽怀”根源。“但悲”二字收束前句的孤独感,将情感升华为对时光流逝的悲叹:“时易失”“四序侵”以四季更迭的自然规律,喻指人生年华的不可逆,语言质朴却凝练,道尽诗人对生命短暂、壮志未酬的深层忧虑。“我歌君子行,视古犹视今”两句收束全诗。“歌君子行”表明诗人以古代君子的德行自勉,“视古犹视今”则打通古今,暗示君子之道在当下仍具现实意义。既呼应开篇“幽怀”的精神内核——不甘随俗、坚守自我,又以“视今”的现实指向,让个人感怀超越小我,兼具对时代与人生的深沉思考。
# 退之五、七言古虽奇险豪纵,然五言如“幽怀不能写”,稍类建安。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
# 朱彝尊曰:起是裁嗣宗“独坐空堂上”四句为两句,却近自然(首二句下)。是《选》调,此自是诗正派。
不详《批韩诗》
上一篇:唐·杨巨源《崔娘诗》
下一篇: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别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