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朝代:唐作者:王勃浏览量:1
xīn
qiān
juàn
chūn
shì
zhāo
guī
hái
shāng
běi
yuán
chóng
jiàn
luò
huā
fēi

译文

客游千里追名之心早已厌倦,春天到来我一门心思要回家。北园里的情景还是那么令人伤感,我又看见花飘花落乱纷飞。

逐句剖析

"客心千里倦":客游千里追名之心早已厌倦,

# 倦:厌烦,疲倦。

"春事一朝归":春天到来我一门心思要回家。

# 春事:春天的景物。

"还伤北园里":北园里的情景还是那么令人伤感,

"重见落花飞":我又看见花飘花落乱纷飞。

# 落花:落花的寓意很多,凋谢的花朵,人衰老飘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羁春》是唐代诗人王勃客居巴蜀时创作的五言绝句。诗的前两句交替运用抒情与写景手法:首句直接抒发游子漂泊的疲惫心境,次句描绘春日匆匆归去的景象,以“客心倦”与“春事归”的情感对照,配合“千里”与“一朝”的时空对比,形成鲜明的艺术张力。后两句承接前句的春日主题,具体描写北园落花纷飞的场景,既呼应了前文的“春事归”,又通过暮春飞花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际遇的无限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与作者《山中》创作背景相近,同为诗人旅蜀期间作品,一写暮春一绘晚秋。总章二年(669)王勃入蜀,在《入蜀纪行诗序》里他写道:“五月癸卯,余自长安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经。”在游《游山庙序》里也说:“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海。”表面看他离开长安的态度洒脱超然,实则内心翻涌着复杂心绪。被逐沛王府后,虽身似闲云野鹤,却试图以巴山蜀水排遣胸中块垒。然而南国风物的独特韵致,反而催生出更深层的羁旅乡愁与人生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羁旅诗。诗中以“客心千里倦”直陈客居他乡的疲倦心境,借“春事一朝归”感叹春日消逝之快,传递时光易逝的怅然;后两句聚焦“北园落花”之景,以景结情,含蓄抒发深沉的羁旅愁思,尽显诗人细腻情感与高超的诗歌艺术技巧。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春事一朝归”的春日快速消逝,与自身长久滞留他乡的状态对比,强化时光流逝与羁旅难归的愁闷。借景抒情:后两句借“北园落花”之景收束全诗,通过暮春落花景象,含蓄抒发深沉的羁旅愁思。比喻:以“春事一朝归”为喻,将春日快速消逝的自然现象,比作客居羁留时光一年倏忽而逝,巧妙传递时光飞逝、归期难觅的愁闷。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以春日已归而人仍滞留异乡的情境,细致刻画出游子因久客他乡而神思倦怠、心力交瘁的愁苦之态。诗人将行役千里的倦怠与春日倏忽而逝的感慨并置,“倦”字深寓漂泊者对羁旅生涯的厌倦,"一朝归"则暗喻时光飞逝的无情。当游子目睹春日重返大地的蓬勃生机,反观自身滞留异乡的困顿处境,其心神憔悴之态,便在这节序流转与人踪停滞的鲜明比照中愈发深挚。后两句"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转绘北园之景以寄幽怀。诗人以“重见”二字串联今昔,北园落花的意象既呼应了暮春时节的物候特征,又暗含着年复一年的滞留之痛。尤妙在“还伤”二字,情感层层递进,将原本的伤春之情升华为对人生际遇的深层感慨,使全诗于平易物象中深蕴厚重情致。此种情景浑融之法,已蕴盛唐诗歌浑融气象之初貌。

4. 作品点评

《羁春》全篇情景交融,以简淡笔墨写就深沉羁思。诗中围绕客愁展开,借“春事一朝归”“落花飞”等景象,将时光流逝之叹与羁旅难归的怅惘相融合。结构上,情与景交错递进:先直抒“客心千里倦”的漂泊疲惫,再以暮春落花之景烘托愁思,在有限字句间凝聚羁旅之倦、时光之慨,尽显含蓄传情的艺术特质。全诗于质朴中见深沉,将客居异乡的怅惘情怀蕴藉表达,颇具初唐诗歌抒情蕴藉之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其五绝《羁春》写景抒情,壮丽浓烈,一往情深,而又转折不衰,确是五律上品。

现代金启华《唐代文学论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郎士元《夜泊湘江》

下一篇:唐·李百药《秋晚登古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