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wáng
shì
xiǎo
ér

朝代:唐作者:窦巩浏览量:1
zhú
lín
huì
piān
lián
xiǎo
huái
shuǐ
qīng
shí
zuì
jué
xián
ér
tóng
qīng
suì
yuè
zhàng
rén
céng
gòng
ěr
tóng
nián

译文

在文人雅士相聚的场合里,大家都格外喜爱你这个小孩子,如今恰逢太平盛世,更能凸显出你的贤德。不要仗着自己年纪小就轻视岁月,丈人我也曾与你一样年少。

逐句剖析

"竹林会里偏怜小":在文人雅士相聚的场合里,大家都格外喜爱你这个小孩子,

# 偏怜小:最小最逗人喜欢的。这里将小儿比王戎。怜:爱、喜欢。,竹林会:三国魏末,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人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称“竹林七贤”。后诗文中常称文人雅士相聚为竹林会。

"淮水清时最觉贤":如今恰逢太平盛世,更能凸显出你的贤德。

# 淮水:即今淮河;淮水清时,是指太平盛世,古人以水清比喻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太平。

"莫倚儿童轻岁月":不要仗着自己年纪小就轻视岁月,

"丈人曾共尔同年":丈人我也曾与你一样年少。

# 丈人:老年人、年长者,此处为作者自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王氏小儿》是唐代窦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主题是长辈对晚辈的劝勉,开篇诗人以亲切口吻,将小儿置于“竹林会”这一高雅情境中,凸显对小儿的喜爱与赞赏,认为其在品性上有贤德之处。后两句笔锋一转,以自身经历劝诫小儿,莫因年少而虚度光阴。全诗情感真挚,既含喜爱,又有殷切期许,通过对比自己与小儿的童年,增强劝诫的说服力,以简洁质朴之语传达深刻道理,展现了长辈对晚辈成长的关注与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窦巩(772?~831?),唐代诗人。字友丰,京兆金城(今陕西兴平)人。元和二年进士,袁滋辟为从事及掌书记,入朝拜刑部郎中。元稹观察浙东,奏窦巩为副使、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中丞。他与人说话,唇动而不发,时号“嗫嚅翁”。窦巩工五言诗,绝句造诣较高,善于抒写深沉感慨,诗风温雅。他与兄窦常、窦牟、窦群、窦庠合有《窦氏联珠集》。代表作品有《襄阳寒食》《洛中即事》《南游感兴》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淮水清时最觉贤”,将“淮水清时”比作所处时代政治清明、贤才得用的环境。以淮水的清澈,形象地暗示当下是利于小儿展现贤能、成长成才的好时机。

2. 分段赏析

首句“竹林会里偏怜小”,此句运用“竹林会”的典故,将王氏小儿置于文人雅士相聚的高雅情境中。“偏怜小”直白地表达出长辈们对小儿的格外喜爱。从语言角度看,用词简洁却意味深长,“偏怜”突出喜爱的程度。从表达技巧来说,借典故暗示小儿具备参与高雅活动的才情与潜力,为后文对小儿的劝勉做铺垫,形象地塑造出一个受众人喜爱、有良好成长环境的小儿形象。次句“淮水清时最觉贤”,以“淮水清时”比喻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太平。在这样的背景下,“最觉贤”强调小儿的贤德更易凸显。此句将小儿的成长与时代背景相联系,从形象塑造上,展现出小儿处于一个有利于成长成才的外部环境中。在表达技巧方面,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时代对人才成长的助力,也从侧面表达出对小儿未来的期许,认为其在太平盛世能更好地发挥贤德,有所作为。第三句“莫倚儿童轻岁月”,语气一转,由前文对小儿的夸赞转为劝诫。“莫倚”直接点明态度,告诫小儿不要仗着自己年纪小就轻视时光。从语言上,简洁明了,表意清晰。从内容主题来看,直击核心,提醒小儿时光易逝,应珍惜光阴,加强自身修养与学识积累,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体现出长辈对小儿成长的深切关注与担忧,情感真挚而殷切。末句“丈人曾共尔同年”,诗人以“丈人”自指,“现身说法”。通过提及自己也曾经历童年时光,以自身成长历程为参照,拉近与小儿的距离。从表达技巧看,这是一种委婉且富有说服力的劝诫方式,既有自谦之意,又饱含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意在让小儿明白时光不等人,应珍惜当下,莫虚度年华,使整首诗的劝诫意味更加深沉,情感更加真挚,进一步升华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与期许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先鼓励后开导,长者常言,未曾见于诗。

不详欣托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严维《夏日纳凉》

下一篇:唐·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