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水初销见万家":水面上薄烟散去,远远望见岸边许多户人家。
# 见:现,显露。
"东风吹柳万条斜":和煦的东风吹拂着柳枝,千万条柳丝随风斜曳舞动。
"大堤欲上谁相伴":我想登上襄阳大堤眺望春景,可有谁能陪伴我同行,
"马踏春泥半是花":马蹄踏过湿润的春泥,泥中竟有一半是零落的花瓣。
唐代诗人
窦巩(772?~831?),唐代诗人。字友丰,京兆金城(今陕西兴平)人。元和二年进士,袁滋辟为从事及掌书记,入朝拜刑部郎中。元稹观察浙东,奏窦巩为副使、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中丞。他与人说话,唇动而不发,时号“嗫嚅翁”。窦巩工五言诗,绝句造诣较高,善于抒写深沉感慨,诗风温雅。他与兄窦常、窦牟、窦群、窦庠合有《窦氏联珠集》。代表作品有《襄阳寒食》《洛中即事》《南游感兴》等。
1. 分段赏析
“烟水初销见万家”一句是描写襄阳春日的远景。“烟水初销”点明时令,写冬去春来之际,水汽氤氲的江面逐渐消退,露出沿岸错落的屋舍,“销”字以动态笔触写出冰雪消融、雾气散退的过程,暗含季节更替的悄然过渡“见万家”则从视觉上拓展空间,将镜头从迷蒙的江景拉至人间烟火,为全诗奠定清丽开阔的基调。“东风吹柳万条斜”两句是描摹春景的动态画面。“东风”以季节符号点出春风和煦,“吹”字赋予风以生命力,仿佛无形之手拂动柳枝;“万条斜”则以数量词“万”状写柳枝繁茂,“斜”字捕捉柳丝随风摇曳的柔美姿态,使静态的柳林化作流动的绿色绸带。此句与首句“烟水初销”形成动静呼应,以东风、绿柳的生机打破开篇的静谧,化春日蓬勃的气息。“大堤欲上谁相伴”一句转入诗人的主观情志。“大堤欲”勾勒出诗人欲登堤远眺的动作,“谁相伴”以设问句式透出孤独感——当烟水初霁、柳色宜人之时,却无友人同游,怅惘之情隐于句末。这一转折将前两句的客观写景过渡到主观怀人,“谁”字既呼应题目中的“寄宇文籍”,又为末句的独游埋下伏笔。“马踏春泥半是花”一句以细节描写收束全诗。“马踏春泥”状写诗人策马而行的动态,“踏”字暗含行进的节奏感,春泥的湿润与马蹄的声响形成感官联想;“半是花则妙在虚实相生,既指落花混于春泥之中的实景,又以“半”字暗示寒食节落花缤纷的时节特征。此句以马踏落花的意象,将孤独的行迹与绚烂的春景融合,既承接“谁相伴”的寂寞,又以春泥落花的凄美意境,含蓄传递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下一篇:唐·李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