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yáng
hán
shí
wén

朝代:唐作者:窦巩浏览量:1
yān
shuǐ
chū
xiāo
xiàn
wàn
jiā
dōng
fēng
chuī
liǔ
wàn
tiáo
xié
shàng
shuí
xiāng
bàn
chūn
bàn
shì
huā

译文

水面上薄烟散去,远远望见岸边许多户人家。和煦的东风吹拂着柳枝,千万条柳丝随风斜曳舞动。我想登上襄阳大堤眺望春景,可有谁能陪伴我同行,马蹄踏过湿润的春泥,泥中竟有一半是零落的花瓣。

逐句剖析

"烟水初销见万家":水面上薄烟散去,远远望见岸边许多户人家。

# 见:现,显露。

"东风吹柳万条斜":和煦的东风吹拂着柳枝,千万条柳丝随风斜曳舞动。

"大堤欲上谁相伴":我想登上襄阳大堤眺望春景,可有谁能陪伴我同行,

"马踏春泥半是花":马蹄踏过湿润的春泥,泥中竟有一半是零落的花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是唐代诗人窦巩创作的七言绝句,一作于鹄诗。此诗首句写烟水初消,展现襄阳万家景象;次句借东风吹柳的动态,勾勒出春日的生机与柔美。后两句以”大堤欲上“的行动与”马踏春泥“的细节,描绘出寒食节独游的情景,暗含对友人宇文籍的思念。全诗以清丽的笔触,勾勒出襄阳春日的明媚风光,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在寒食节期间的孤寂之感与对友人的怀想,语言简洁流畅,意境清新自然,颇具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窦巩(772?~831?),唐代诗人。字友丰,京兆金城(今陕西兴平)人。元和二年进士,袁滋辟为从事及掌书记,入朝拜刑部郎中。元稹观察浙东,奏窦巩为副使、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中丞。他与人说话,唇动而不发,时号“嗫嚅翁”。窦巩工五言诗,绝句造诣较高,善于抒写深沉感慨,诗风温雅。他与兄窦常、窦牟、窦群、窦庠合有《窦氏联珠集》。代表作品有《襄阳寒食》《洛中即事》《南游感兴》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烟水初销见万家”一句是描写襄阳春日的远景。“烟水初销”点明时令,写冬去春来之际,水汽氤氲的江面逐渐消退,露出沿岸错落的屋舍,“销”字以动态笔触写出冰雪消融、雾气散退的过程,暗含季节更替的悄然过渡“见万家”则从视觉上拓展空间,将镜头从迷蒙的江景拉至人间烟火,为全诗奠定清丽开阔的基调。“东风吹柳万条斜”两句是描摹春景的动态画面。“东风”以季节符号点出春风和煦,“吹”字赋予风以生命力,仿佛无形之手拂动柳枝;“万条斜”则以数量词“万”状写柳枝繁茂,“斜”字捕捉柳丝随风摇曳的柔美姿态,使静态的柳林化作流动的绿色绸带。此句与首句“烟水初销”形成动静呼应,以东风、绿柳的生机打破开篇的静谧,化春日蓬勃的气息。“大堤欲上谁相伴”一句转入诗人的主观情志。“大堤欲”勾勒出诗人欲登堤远眺的动作,“谁相伴”以设问句式透出孤独感——当烟水初霁、柳色宜人之时,却无友人同游,怅惘之情隐于句末。这一转折将前两句的客观写景过渡到主观怀人,“谁”字既呼应题目中的“寄宇文籍”,又为末句的独游埋下伏笔。“马踏春泥半是花”一句以细节描写收束全诗。“马踏春泥”状写诗人策马而行的动态,“踏”字暗含行进的节奏感,春泥的湿润与马蹄的声响形成感官联想;“半是花则妙在虚实相生,既指落花混于春泥之中的实景,又以“半”字暗示寒食节落花缤纷的时节特征。此句以马踏落花的意象,将孤独的行迹与绚烂的春景融合,既承接“谁相伴”的寂寞,又以春泥落花的凄美意境,含蓄传递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崔峒《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下一篇:唐·李白《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