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朝代:唐作者:窦巩浏览量:1
shuāng
yún
yìng
yuè
méng
lóng
què
zhēng
fēi
jǐng
shàng
tóng
bàn
jiǔ
xǐng
rén
jué
mǎn
chí
dòng
qiū
fēng

译文

护霜云笼罩,月色变得朦胧,乌鹊在井上的桐树间纷纷争飞。夜半从酒醉中醒来自己却浑然不觉,只见满池的荷叶在秋风中轻轻摇动。

逐句剖析

"护霜云映月朦胧":护霜云笼罩,月色变得朦胧,

"乌鹊争飞井上桐":乌鹊在井上的桐树间纷纷争飞。

# 乌鹊争飞:这里只是描写其归宿的一种状态,而不涉牛郎织女相会事。因为全诗除此处外无一处写到此事。此“秋夕”并非“七夕”。

"夜半酒醒人不觉":夜半从酒醉中醒来自己却浑然不觉,

# 夜半:一作半夜。

"满池荷叶动秋风":只见满池的荷叶在秋风中轻轻摇动。

# 荷叶动秋风:本谓秋风动荷叶,而反言之更见新警。因为昔日的荷叶是没有秋风来吹动它的,今夕而见,更觉惊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夕》是唐代诗人窦巩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秋夜独特景致,护霜云使月色朦胧,乌鹊在井上桐树间争飞,渲染出秋夜的幽冷与灵动。后两句写诗人夜半酒醒,不经意间发现满池荷叶在秋风中摇动,借景传达出一种微妙复杂的情绪。前两句从远景到近景,描绘秋夜景色;后两句从人事到景物,借景抒情。这首诗短小精悍,窦巩以细腻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捕捉秋夜瞬间的景象与内心触动,展现出唐诗含蓄蕴藉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窦巩(772?~831?),唐代诗人。字友丰,京兆金城(今陕西兴平)人。元和二年进士,袁滋辟为从事及掌书记,入朝拜刑部郎中。元稹观察浙东,奏窦巩为副使、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中丞。他与人说话,唇动而不发,时号“嗫嚅翁”。窦巩工五言诗,绝句造诣较高,善于抒写深沉感慨,诗风温雅。他与兄窦常、窦牟、窦群、窦庠合有《窦氏联珠集》。代表作品有《襄阳寒食》《洛中即事》《南游感兴》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诗。全诗描绘了清冷秋夜霜云掩月、月色朦胧的景象,营造出清冷、寂静的氛围,使人如临其境。

2. 分段赏析

“护霜云映月朦胧,乌鹊争飞井上桐”:首句描绘出秋夜天空中,护霜云环绕,月色因此变得朦胧。“护霜云”点明秋夜的时令特征,“朦胧”一词营造出一种幽微、迷离的氛围。次句写乌鹊在井上的桐树枝间争飞。“争飞”二字,赋予画面动态感,乌鹊纷飞的景象,打破了秋夜的寂静,同时也暗示着秋意渐浓,万物在季节变换中的不安与躁动。这两句从视觉角度入手,通过对天空月色和井上乌鹊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秋夜初景图,为全诗奠定了清冷、幽寂的基调。“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前句写诗人夜半酒醒,却似乎并未有明显的感知,传达出一种宿醉后的朦胧与恍惚。“人不觉”三字,蕴含着一种慵懒、不经意的情绪。后句诗人将目光投向池塘,看到满池荷叶在秋风中摇曳。“动秋风”不仅写出了荷叶在秋风中的动态,更将秋夜的凉意与寂寥渲染得淋漓尽致。这两句从人事转到景物,借荷叶在秋风中的摆动,暗示时光流逝、季节变迁,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时光流转的淡淡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罗隐《汴河》

下一篇:唐·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