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明月上":苍茫明月悬挂,
"夜久光如积":夜色渐深月光如积。
"野幕冷胡霜":野地营帐覆满胡地寒霜,
# 胡霜:边塞寒冷,夜多霜。古人对西北边地多称胡。,野幕:野外行军帐幕。
"关楼宿边客":边关城楼驻守着戍边人。
# 边客:戍边之人。,关楼:城上供瞭望用的小楼。
"陇头秋露暗":陇山脚下秋露暗沉,
# 陇头: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碛外寒沙白":沙漠尽头寒沙泛白。
# 碛外:指塞外。
"唯有故乡人":唯有故乡的游子,
"沾裳此闻笛":此刻闻笛声不禁泪湿衣襟。
# 笛:即羌笛声。
唐代诗人
司空曙(720?~790?),唐代诗人。字文明,一说字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东南,一说今北京西)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早年赴京应试不第,安史乱中避地南方,代宗大历初登进士第,累官左拾遗。其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或寄意幽远,或直抒哀愁,风格婉雅闲淡,语近性情,长于五律。司空曙还有不少赠别、交游的作品,工于造句,深于述情,名篇有七绝《江村即事》。代表作品有《田家》《喜外弟卢纶见宿》。著有《司空文明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边塞乐府诗,本诗描绘了边塞月夜的苍茫景象与戍边将士的孤寂生活,抒发了深沉的乡愁与人生漂泊之感。
2. 写作手法
白描:通过“野幕冷胡霜,关楼宿边客”中的“宿边客”与“唯有故乡人,沾裳此闻笛”中的“沾裳”等简笔勾勒,展现戍卒生活细节。
3. 分段赏析
“苍茫明月上,夜久光如积”:首句以“苍茫”勾勒边塞月夜的辽阔与孤寂,明月升至天际,夜色渐深,月光如积雪般清冷。此句通过“积”字既暗示时间的漫长,又渲染出边地环境的肃杀与荒凉,奠定了全诗苍凉的基调。“野幕冷胡霜,关楼宿边客”:次句聚焦戍边将士的生存状态。“野幕”指野外的军营帐篷,“关楼”为边关瞭望之楼;“冷胡霜”既写边塞严寒的气候,亦暗喻戍边生活的艰辛。此联以白描手法呈现将士的孤寂,冷霜与寒夜强化了边塞的苦寒氛围。“陇头秋露暗,碛外寒沙白”:第三联进一步渲染边塞秋景的萧瑟。“陇头”为陇山之巅,秋露凝而色暗,暗示天色未明或战事阴郁;“碛外”即沙漠之外,寒沙泛白,色彩对比鲜明。此联通过视听结合的描写,将边地的荒凉与肃杀具象化,深化了征人的羁旅愁思。“唯有故乡人,沾裳此闻笛”:尾联以笛声收束全诗,点明思乡主题。“故乡人”与“闻笛”呼应乐府诗传统,笛声引起游子与故乡人的共同悲怆。“沾裳”写泪水的不可抑制,将愁绪升华为思乡之情。此句以情结景,余韵悠长。
# 五言小古锻琢太工,便非高品。
清乔亿《大历诗略》
上一篇:唐·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下一篇:唐·王建《水夫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