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
shān
wáng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lián
huá
fēng
xià
suǒ
diāo
liáng
yáo
chí
gòng
cháng
hǎo
wèi
dào
dōng
hǎi
quàn
zāi
huáng
zhú
zāi
sāng

译文

莲花峰下锁住了那雕饰华丽的梁木,从这里到西王母居住的瑶池路程一样漫长。希望能替麻姑前往东海。劝栽种黄竹,不要栽种桑树。

逐句剖析

"莲华峰下锁雕梁":莲花峰下锁住了那雕饰华丽的梁木,

# 莲华峰:华山峰名,下有西王母祠。

"此去瑶池地共长":从这里到西王母居住的瑶池路程一样漫长。

# 共:这里是极其的意思。,瑶池:神话中西王母所居,在昆仑山。《穆天子传》:“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好为麻姑到东海":希望能替麻姑前往东海。

# 好为:叮嘱之辞。《神仙传》:“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劝栽黄竹莫栽桑":劝栽种黄竹,不要栽种桑树。

# 黄竹:《穆天子传》:“天子西征至于玄池,……乃树之竹,是曰竹林。”又谓穆天子曾作《黄竹之歌》。此取其字面,以与“桑”对举。冯浩云:“竹贯四时而不改,桑田有时变海,故结句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华山题王母祠》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之作。此诗以游仙为主题,围绕王母祠展开想象。写作手法上,借助神话传说,充满浪漫色彩。开篇写王母祠所在的莲花峰下景象,接着想象通往瑶池之路。后两句借麻姑劝栽黄竹,表达对道教神仙长生观念的反映。全诗营造出奇幻意境,通过对神话场景的描绘,展现诗人丰富想象力,在体现道教哲学相关内容的同时,也展现出李商隐诗作独特的浪漫与奇幻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华山题王母祠》是李商隐所写。唐武宗迷信道教,因服用“仙丹”暴毙于会昌六年(846年)。这一时期,李商隐经历仕途不顺,于该年回洛阳定居。目睹武宗求仙不得的悲剧,李商隐以西王母为题材创作了相关七绝,借游仙主题及对王母祠的想象,反映道教神仙长生观念,也借此抒发自身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王母祠及围绕其展开的想象,借对神话场景的描写,反映了道教神仙不死之“道”的虚幻,表达了神仙不可求、长生不死是妄想的观点,同时暗含作为帝王应关注民生温饱的劝诫。

2. 写作手法

想象:“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这两句诗诗人围绕王母祠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从现实中的莲花峰下王母祠,延伸到遥不可及的瑶池,再到为麻姑设想的东海劝言,营造出超脱现实的奇幻意境。用典:“好为麻姑到东海”这句诗运用了麻姑这一神话典故,麻姑经历多次沧海桑田变化,诗人借此典故来表达对世事变迁及神仙长生观念的思考。象征:诗中“劝栽黄竹莫栽桑”的“黄竹”象征着永恒、长久,“桑”象征着易变的世事,通过劝栽黄竹莫栽桑,象征对永恒与虚幻的探讨。

3. 分段赏析

《华山题王母祠》前两句,诗人着眼于现实中的莲花峰下王母祠,以“锁雕梁”描绘祠庙的寂寞冷清,又由祠庙延伸想象到万里之外的瑶池,营造出一种悠远、寂寥的氛围。后两句笔锋一转,借助神话,以王母若遇麻姑劝其“栽黄竹莫栽桑”,巧用“黄竹”象征长久、“桑田”象征易变世事,传达出神仙亦难长久,长生不死是妄想的观点,同时借《黄竹之歌》暗指帝王应关注民生疾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蒋防《玉卮无当》

下一篇:唐·胡曾《咏史诗·湘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