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匣冰泉咽又鸣":琴匣中流淌的乐声如冰泉幽咽又轻鸣,
# 匣:琴匣,此代指琴。
"玉音闲澹入神清":清冷的琴音恬淡,令人心神澄明。
"巫山夜雨弦中起":琴弦上忽而掀起巫山夜雨的磅礴,
"湘水清波指下生":指尖下又生出湘江碧波的轻柔。
"蜂簇野花吟细韵":似蜂群簇拥野花低吟细碎旋律,
"蝉移高柳迸残声":又如蝉从高柳飞离迸发断续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曲":无需再弹奏《幽兰》这样的名曲了,
# 幽兰曲:古琴曲名。
"卓氏门前月正明":卓文君门前的月色已足够皎洁澄净。
# 卓氏:指汉卓文君。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听赵秀才弹琴》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听琴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聆听赵秀才弹琴的美妙体验,赞美了赵秀才的琴艺,表达了对音乐的喜爱。
2. 写作手法
比喻:“满匣冰泉咽又鸣”,将琴声比作满匣冰泉涌动的声音,形象地写出了琴声的清幽、灵动,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琴声的特点,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琴声更加生动可感。以景结情:“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以卓文君家门前的明月之景作结,在赞美赵秀才琴艺高超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沉醉于琴声中的美好感受,以景语收束全诗,含蓄委婉,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3. 分段赏析
《听赵秀才弹琴》首联“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首句将琴声比作满匣冰泉,时而呜咽时而鸣响,生动地展现了琴声的变化。次句写这美妙的琴声淡雅闲适,让听者精神清爽。此联开篇便点明主题,直接描写琴声的美妙,为全诗奠定了对琴艺赞美欣赏的基调。颔联“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诗人将琴声想象成巫山的夜雨在弦中响起,湘水的清波在指下生成。通过这两个生动的画面,从侧面烘托出琴声的丰富多变,如临其境,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赵秀才琴艺的高超,仿佛能从琴声中领略到不同的自然景象。颈联“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诗人继续将琴声想象成蜂群簇拥着野花时发出的细细吟唱,又似蝉在高柳间移动时发出的残声。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琴声的细微变化,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琴声的美妙,让读者仿佛能听到这些细微的声音,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尾联“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诗人认为无需再弹奏《幽兰》这样的名曲,因为赵秀才的琴艺已经让人陶醉。以卓氏门前的明月之景作结,既暗示了赵秀才琴艺如同卓文君的才情一般出众,又通过这一优美的夜景,表达了诗人沉醉于琴声中的愉悦心情,给诗歌增添了一种含蓄的美感。
上一篇:唐·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