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wèi
jùn
tài
shǒu
rèn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jūn
shì
bié
yòu
jūn
jūn
xíng
dāng
shān
bēi
cāng
máng
qín
chuān
jìn
luò
táo
lín
sài
shù
lín
guān
mén
huáng
xiàng
tiān
wài
qián
jīng
luò
yáng
wǎn
luò
rén
rén
bié
jìn
shàng
zhuǎn
cān
fēi
bēi
sòng
yuǎn
chóu
chàng
suī
yáng
guān
píng
qiū
chéng
gōng
xiǎng
jūn
xíng
xiàn
chū
cóng
yún
yáo
wèi
gōng
jiāng
jūn

译文

与你和你的兄长分别之后,如今又要与你分离。你这一去没几天,很快又会被山川阻隔两地。茫茫的秦川渐渐远去,落日洒在桃林塞。一棵孤树挺立在关门旁,黄河奔腾流向天外。之前我经过洛阳的街道,那里的故交已稀少无几。身边的故人都已纷纷离去,如今你也要前往淇水之畔赴任,我踮起脚尖悲伤地目送你远行,望着那令人惆怅的睢阳路。古老的树木生长在平坦的官渡,秋天的邺城尽显昔日邺宫的沧桑。想象你在魏郡巡视各县之时,出行时随从众多如云。脑海中远远地追思起战国时期的魏公子无忌,又回忆起三国时期的李典将军。

逐句剖析

"与君伯氏别":与你和你的兄长分别之后,

# 氏:一作“兄”。

"又欲与君离":如今又要与你分离。

"君行无几日":你这一去没几天,

"当复隔山陂":很快又会被山川阻隔两地。

# 陂:山坡,或池塘。,当复:将又。

"苍茫秦川尽":茫茫的秦川渐渐远去,

# 秦川:指秦岭以北的陕西甘肃一带,因春秋战国时属秦而得名。

"日落桃林塞":落日洒在桃林塞。

"独树临关门":一棵孤树挺立在关门旁,

"黄河向天外":黄河奔腾流向天外。

"前经洛阳陌":之前我经过洛阳的街道,

# 陌:路。

"宛洛故人稀":那里的故交已稀少无几。

# 宛洛:宛,南阳;洛,洛阳。

"故人离别尽":身边的故人都已纷纷离去,

# 离别尽:一作“尽离别”。

"淇上转骖騑":如今你也要前往淇水之畔赴任,

# 骖騑:古代驾车的马,在中间的叫服,在两边的叫騑,也叫骖。

"企予悲送远":我踮起脚尖悲伤地目送你远行,

# 企:踮起脚尖。

"惆怅睢阳路":望着那令人惆怅的睢阳路。

"古木官渡平":古老的树木生长在平坦的官渡,

# 官渡平:《王维集》作“官渡半”。

"秋城邺宫故":秋天的邺城尽显昔日邺宫的沧桑。

# 宫:一作都。

"想君行县日":想象你在魏郡巡视各县之时,

"其出从如云":出行时随从众多如云。

# 其出从:一作“其从出”。

"遥思魏公子":脑海中远远地追思起战国时期的魏公子无忌,

# 魏公子:《史记》,“魏昭王子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复忆李将军":又回忆起三国时期的李典将军。

# 李将军:即李太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由唐代诗人王维创作。作为五言律诗,诗开篇直陈离别愁绪,尽显对分别的无奈。接着营造出辽阔苍凉背景,为离情增色。再回忆与故人频繁离别的过往,强化离别的不可避免。随后讲述魏郡古迹,以曹丕文采、李典武功衬托李太守。最后对友人远行表达深切担忧与美好祝愿。王维运用借景抒情等手法,自然流畅地展现内容。全诗不仅饱含对李太守的深情厚谊,还隐隐透露出自身不得志之感,尽显其诗歌创作的高超水准,语言质朴却情感真挚,是送别诗中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出自唐代大诗人王维之手,是一首精妙的五言律诗,作于天宝十二年(753)秋。王维在诗坛建树非凡,其边塞诗雄浑壮阔,山水诗清新自然,各类诗体皆有千古流芳之作。在此诗中,王维开篇便倾诉与李太守离别的愁绪,随后描绘其赴任途中所见之景,继而回溯魏郡的历史古迹,结尾巧用曹丕的文学才华、李典的军事功绩,侧面烘托李太守赴任时的不凡风采。诗作字里行间满是对友人的牵挂与不舍,同时也隐晦地流露出自身壮志未酬、内心不得志的喟叹,充分彰显了王维诗歌情景交融、意蕴悠长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等句,通过描写辽阔苍凉的景色,如茫茫的秦川、落日、独树、黄河等,营造出一种雄浑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愁绪与不舍之情融入到这些景物之中,借景抒情,使情感表达得更为深沉、含蓄。用典:“邺宫”“魏公子”“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等句运用了与魏郡相关的历史典故,既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又使诗歌语言更为精炼,同时通过这些典故展现了魏郡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暗示李太守赴任之地的重要与特殊,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与祝愿。衬托:以曹丕之文采、李典之武功来衬托李太守任职时的丰姿,不直接写李太守的才能与风采,而是借助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来侧面烘托,使李太守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与钦佩之情。虚实结合:诗中对眼前离别的描写以及对友人赴任途中所见景物的想象是实写,如“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等;而对魏郡历史古迹的联想以及对李太守到任后情景的想象则是虚写,如对“邺宫”等古迹的描述及以曹丕、李典来想象李太守的丰姿等。虚实结合,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和空间,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

2. 分段赏析

开篇四句:离别愁绪直抒。诗的开篇,王维便直截了当地倾诉与友人李太守及其兄长分别的不舍。频繁的聚散,让诗人深感无奈,短短几句,将离别的愁绪毫无保留地展现。“无几日”“复隔”等词,强化了分别的紧迫感与惆怅感,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这种直白的表述,拉近了读者与诗人的距离,让人们深切体会到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哀伤。中间四句: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友人赴任途中的壮丽景色。苍茫的秦川在视野中渐远,落日余晖洒在桃林塞,一棵孤树矗立在关门旁,黄河奔腾向天外。这几句诗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却又略带孤寂的画面。宏大的自然景观,既暗示了友人赴任路途的遥远与艰辛,又以景衬情,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不舍融入其中。景色的辽阔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形成强烈反差,进一步凸显了离别的沉重。后四句:古迹引发感慨此段诗人从眼前之景转向对过往经历的回忆。曾经走过洛阳的街巷,那里的故交已寥寥无几。如今,身边的故人也纷纷离散,友人即将奔赴淇上。洛阳作为繁华古都,本应充满故人的踪迹,然而现实却是“故人稀”,这种对比更添了几分伤感。“故人离别尽”一句,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推向高潮,同时也为友人的远行增添了一份沧桑感。结尾八句:借典祝愿友人。诗人怀着悲伤与不舍,遥望友人远去的睢阳路。接着提及官渡、邺宫等魏郡的古迹,以古木的沧桑、秋城的寂寥,暗示魏郡悠久的历史和曾经的繁华。最后,诗人想象友人到任后出行时随从如云的场景,以曹丕之文采、李典之武功来衬托李太守的不凡风采,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在魏郡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这几句既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巧妙地运用典故,使诗歌内涵更加丰富。通过不同段落的层层递进,王维在《送魏郡李太守赴任》中,不仅抒发了离别之情,还融入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友人的期许,展现了其诗歌创作的高超艺术水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折剑头》

下一篇:唐·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