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朝代:唐作者:韩偓浏览量:1
shēng
jiāng
jué
yuè
xié
hén
yuán
wài
xián
fāng
bàn
yǎn
mén
chí
hóng
lián
níng
bái
yuàn
zhōng
qīng
cǎo
bàn
huáng
hūn
lín
táng
piān
yān
huǒ
shū
biàn
便
cūn
shì
jiān
yōu
jǐng
zuì
guān
shī
hún

译文

更鼓的声音即将停歇,月亮西斜,天边留下淡淡的痕迹,园外安静的街巷里,坊门半掩着。池塘里的红莲上,凝结着点点白露,苑囿中的青草,在黄昏中静静相伴。树林和池塘一片寂静,这幽静的氛围正适合夜晚,烟火稀少,此地安静得就像是乡村一般。大概世间这些清幽孤寂的景色,最能触动诗人的情思与离人漂泊的愁绪。

逐句剖析

"鼓声将绝月斜痕":更鼓的声音即将停歇,月亮西斜,天边留下淡淡的痕迹,

# 鼓声:此指黄昏时报时之鼓声,即晨钟暮鼓之鼓。鼓,鼓楼晚间报时的鼓声。

"园外闲坊半掩门":园外安静的街巷里,坊门半掩着。

# 坊:城市居民聚居地的名称,与街市里巷相类似。唐时长安居民以坊为居住群落,盛唐时长安凡一百零九坊。

"池里红莲凝白露":池塘里的红莲上,凝结着点点白露,

# 凝:玉山樵人本、韩集旧钞本、统签本、麟后山房刻本均作“迎”,《全唐诗》吴校本均校:“一作迎”。

"苑中青草伴黄昏":苑囿中的青草,在黄昏中静静相伴。

"林塘阒寂偏宜夜":树林和池塘一片寂静,这幽静的氛围正适合夜晚,

# 阒寂:亦作“寂”。静寂;宁静。,林塘:树林池塘。

"烟火稀疏便似村":烟火稀少,此地安静得就像是乡村一般。

"大抵世间幽独景":大概世间这些清幽孤寂的景色,

# 幽独景:指静寂幽僻的景色。,抵:汲古阁本作“底”。按:“大底”即“大抵”。

"最关诗思与离魂":最能触动诗人的情思与离人漂泊的愁绪。

# 离魂:指游子的思绪。,诗思:作诗的思路、情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曲江夜思》是唐代韩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以曲江夜景为描写对象,开篇“鼓声将绝月斜痕,园外闲坊半掩门”,点明时间为夜晚,营造出静谧氛围,引发离思。接着“池里红莲凝白露,苑中青草伴黄昏”,描绘了池莲、苑草、林塘、烟火等景象,展现出曲江的阒寂、幽独与冷落。尾联“大抵世间幽独景,最关诗思与离魂”,触景生情,抒发诗人的情思与离绪。写作手法运用借景抒情,通过对曲江夜景的细腻刻画,将幽独、思乡等情感融入其中。语言凝练,用词精妙,“凝”“伴”生动展现景物特点。首联奠定夜晚与离思基调;颔联、颈联从不同角度描写曲江夜景,层层渲染;尾联点明主旨,将景与情相连。此诗体现韩偓独特的写景抒情技巧,展现了唐代诗歌清幽深远的意境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曲江夜思》为唐代韩偓所作。关于此诗创作时间,说法不一。《韩倔简语》系于景福二年(893),称“《曲江夜思》七律(此诗不知年份,始定于此年,过此即无此闲暇矣)”;《韩喔诗注》认为作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初。但两说均缺乏确凿依据,难以采信。虽有观点将《重游曲江》也定于天复三年,称是年初春诗人随驾自凤翔返回长安重游曲江,有抚今追昔之慨,然此说同样不可信。且本诗“池里红莲凝白露”表明时节为夏秋,与初春节候不符。目前无法明确此诗确切创作背景相关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鼓声将绝月斜痕,园外闲坊半掩门”:从听觉和视觉入手,“鼓声将绝”点明时间已近深夜,营造出一种渐趋寂静的氛围;“月斜痕”描绘出月亮西斜,留下淡淡的痕迹,暗示夜已深沉。“园外闲坊半掩门”,以“半掩门”的细节,表现出坊巷的静谧与冷清,为全诗定下幽独的基调,也引发诗人的离思。颔联“池里红莲凝白露,苑中青草伴黄昏”:此联对仗工整,“池里”对“苑中”,“红莲”对“青草”,“凝白露”对“伴黄昏”。“凝”字生动地写出白露凝结在红莲上的状态,“伴”字赋予青草以人的情感,它们在黄昏中相互陪伴。通过对池莲和苑草的描写,展现出曲江景物在夜晚的清幽之美,进一步烘托出幽独的氛围。颈联“林塘阒寂偏宜夜,烟火稀疏便似村”:“林塘阒寂偏宜夜”,直接点明林塘的寂静,这种寂静在夜晚显得尤为适宜,强化了静谧的氛围。“烟火稀疏便似村”,将曲江夜晚烟火稀少的景象与乡村相比,突出此处的冷落与孤寂,从环境描写上为尾联的抒情做铺垫。尾联“大抵世间幽独景,最关诗思与离魂”:此联为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曲江的幽独夜景引发感慨,指出世间这种幽独的景色最能触动诗思与离魂。“最关”二字强调了幽独之景与诗人情思之间的紧密联系,将景与情相融合,使诗歌的主题得到升华,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乡等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下一篇:唐·王建《渡辽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