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óng
xiàn
zuò

朝代:唐作者:韦庄浏览量:1
qián
táng
jiāng
jìn
dào
tóng
shuǐ
shān
qīng
huà
bái
niǎo
fēi
yán
zi
lài
绿
suō
rén
diào
yīng
tán
xīn
dào
yǐng
shí
kāi
kǒu
xián
yún
juǎn
shū
jìng
zhǐ
yīng
ài
tóu
wén
kōng
diào
xuán

译文

钱塘江一路流淌到了桐庐,水碧山青更胜似山水之画。白色的飞鸟在严陵濑飞翔,身披绿蓑的渔人垂钓鲈鱼。水潭中心的倒影时开时合,山谷入口的闲云自卷自舒。此等美景只有诗人才喜欢,作诗是对空凭吊木华罢了。

逐句剖析

"钱塘江尽到桐庐":钱塘江一路流淌到了桐庐,

# 钱塘江:浙江流经钱塘县境一段,被称为钱塘江。

"水碧山青画不如":水碧山青更胜似山水之画。

# 不如:比不上。

"白羽鸟飞严子濑":白色的飞鸟在严陵濑飞翔,

# 严子濑:即严陵濑。今浙江桐庐县西南富春山下钱塘江北岸,传说为严光(严子陵)隐居垂钓处。

"绿蓑人钓季鹰鱼":身披绿蓑的渔人垂钓鲈鱼。

# 季鹰鱼:指鲈鱼。季鹰,张翰字季鹰。这里用张翰思鲈典故,以“季膺鱼”代指鲈鱼,意在切合吴地。,绿蓑:绿色蓑衣。

"潭心倒影时开合":水潭中心的倒影时开时合,

# 开合:分开与合拢。,潭心:潭渊之中心。

"谷口闲云自卷舒":山谷入口的闲云自卷自舒。

# 卷舒:屈伸,此处状云之聚散。,谷口:山谷之口。

"此境只应词客爱":此等美景只有诗人才喜欢,

# 词客:擅长文词的人。

"投文空吊木玄虚":作诗是对空凭吊木华罢了。

# 木玄虚:木华,字玄虚。晋朝广川人,文章隽美,所作《海赋》极有名。,空吊:对空凭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桐庐县作》是唐代韦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点明桐庐的地理位置,强调其山水之美超过画卷。颔联通过“白羽鸟”“绿蓑人”等意象,结合“严子濑”“季鹰鱼”的典故,描绘出桐庐的人文与自然交融的景象。颈联细致地描写潭水和谷口的景色,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尾联表达出这样的美景只应词客喜爱,同时诗人投文祭吊木玄虚,流露出一种惆怅的情绪。全诗通过对桐庐山水景色和人文典故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僖宗光启四年(888)春日,韦庄听闻扬州战事紧张,江南局势动荡不安,遂萌生出南下避乱的想法。他先是乘船辗转抵达扬州、苏州与湖州,而后继续南下至杭州,接着沿钱塘江逆流而上。当行至富春桐庐县时,此地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令他陶醉不已,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饱含赞美之情的《桐庐县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出游题材。诗描绘了诗人行至桐庐县时所见的美景,从钱塘江尽头到桐庐,水碧山青如画,还有飞鸟、钓者等景象,展现出桐庐的清幽秀丽,表达诗人对桐庐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白羽鸟飞严子濑,绿蓑人钓季鹰鱼”此句巧用“严子濑”与“季鹰鱼”两个典故。“严子濑”,原指东汉严光(字子陵)拒绝出仕,隐居于富春江畔垂钓之处,他淡泊名利,不慕富贵。“季鹰鱼”,源于西晋张翰(字季鹰),见秋风起,因思念故乡吴中的鲈鱼脍,便辞官归乡。 在诗中,作者借严子陵隐居之地的飞鸟,以及如张翰般钓着家乡鱼的绿蓑人,描绘出桐庐一带宁静闲适的生活场景。作者或许以严子陵的隐逸、张翰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来表达自己对桐庐这种远离尘世喧嚣、充满自然与闲适氛围之地的喜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这种悠然生活的赞赏。白描:“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此句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事雕琢地勾勒出诗人自钱塘江尽头行至桐庐时所目睹的景色。诗人仅用“水碧山青”四个字,便直观地展现出桐庐山水的鲜明特征,碧绿的江水、青葱的山峦,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且美到连画作都难以企及。这种白描手法,没有过多华丽辞藻的堆砌,也未使用复杂的修辞手法,却精准地抓住了景物的本质特点,将桐庐山水的清新秀丽之美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给人以自然真切、如临其境之感,让读者能轻易地在脑海中构建出这幅优美的山水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桐庐山水由衷的赞美之情。

3. 分段赏析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此联开篇点题,以“钱塘江尽”引出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直接赞美桐庐山水之美,这种美是超越绘画艺术的。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桐庐山水的大致轮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白羽鸟飞严子濑,绿蓑人钓季鹰鱼。”这一联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基础上融入了文化典故。“白羽鸟飞严子濑”,“严子濑”因严子陵而得名,增添了此地的文化底蕴。“绿蓑人钓季鹰鱼”,“季鹰鱼”涉及张翰(字季鹰)的典故,使画面不仅是一幅简单的渔夫钓鱼图,而是蕴含着历史文化内涵的景象。“潭心倒影时开合,谷口闲云自卷舒。”颔联专注于描写潭水和谷口的景色。“潭心倒影时开合”细致地描绘出潭水中倒影的动态变化,“谷口闲云自卷舒”则生动地表现出谷口云朵的自在状态。这两句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桐庐山水景色的美感。“此境只应词客爱,投文空吊木玄虚。”尾联由景生情。“此境只应词客爱”表达出诗人认为这样的美景只有词客才会喜爱,有一种对桐庐景色独特性的强调。“投文空吊木玄虚”,“空吊”二字体现出诗人的惆怅之情,诗人投文祭吊木玄虚,可能是对当地历史文化或者传说人物的一种缅怀,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

4. 作品点评

虽然作品并未直述诗画合一,但从一些细节中,不难窥探出画境与诗境之间隐秘而深刻的内在关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舆图》云:桐江源出天目山。其山明水秀犹之富春江,所以如画。而白鸟飞于严濑,绿蓑垂钓鲈鱼,句甚清丽。倒影,山也。水有摇动,则影有开合。而谷口之云白卷舒,另有静致。睹此山川清逸之境,只应词客相怜,因念木玄虚作《海赋》之才,仕不能通显,今空欲投文吊之,亦伤已之怀才不遇耳。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卷四十

# 一轻灵发笔,先叙来路;二总挈“山水”以作通篇骨子,下文层层摹写,皆不越此二字也。“画不如”云者,正言俨如图画也。三、四承之,不但用鸟飞人钓生色,妙在暗插得严子陵、张季鹰超然嘉遁一流人物,而津津羡慕之意已在言外。五、六虽是顺手再写山水句,而文势自是侧下,故七急用“此境”二字接住,“只应”一荡,隐然以词客自居,乃八又一似转以其名让之他人也者,惟让之也切,而后居之也安耳。已用“水碧山青”,必故用“绿蓑”“白羽”;已请严陵、张翰,必故请木玄虚。此正丹青家点染之妙法,不可不知。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卷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高古》

下一篇:唐·徐夤《蝴蝶三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