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疲盘道峻":马儿疲惫于盘旋陡峭的山路,
# 盘道:曲折回旋的山道。
"投宿入招提":投宿进入佛寺中。
# 招提:佛寺。此指灵岩寺。
"雨急山溪涨":骤雨急促,山间溪水上涨,
"云迷岭树低":云雾遮蔽,山岭的树木显得低垂。
"凉风来殿角":凉风从佛殿檐角吹来,
"赤日下天西":赤红的夕阳沉向西边的天际。
"偃腹虚檐外":仰卧于空寂的屋檐下,
# 虚檐:空无一人的屋檐。,偃腹:仰面倒下,肚子朝天。
"林空鸟恣啼":林中空旷,鸟儿自在啼鸣。
# 恣:任意,放纵。
中唐诗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戴叔伦师从萧颖士,以文辞著称,作诗擅长五言律、绝。其五律长于言情,佳作颇多。《除夜宿石头驿》“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联,被胡应麟《诗薮》许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虽“体格不越中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尚未臻大家之境,但在盛唐向中唐的转折演变之际颇有意义。代表作品有《江乡逢故人偶集》《关山月》《女耕田行》等。著有《戴叔伦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记事诗。诗歌描述了诗人骑马跋涉在险峻山道,疲惫不堪后投宿灵岩寺的情景。诗中依次展现了急雨导致山溪猛涨、云雾弥漫使得岭树低垂,以及傍晚时分殿角凉风拂来、红日西沉的画面。最后诗人卧于屋檐之下,听林间鸟儿肆意啼鸣,尽显山林空寂,借此表达了旅途劳顿后于寺庙中寻得的悠然闲适与宁静心境。
2. 分段赏析
首联“马疲盘道峻,投宿入招提”两句是叙述诗人投宿灵岩寺的缘由。旅途奔波使得马匹疲惫不堪,而盘旋的山路又极为险峻,在这样的情形下,诗人只能选择进入招提寺投宿。“马疲”直观地展现出旅途的劳累,“盘道峻”则生动描绘出山路的崎岖难行,为后文在灵岩寺的所见所感做了铺垫,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历经艰辛后终于寻得栖息之所的情景。颔联“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两句是描绘灵岩寺周边雨时的景色。雨势急促,导致山溪水位迅速上涨,一个“急”字和“涨”字,将雨势的迅猛和溪水变化之快刻画得淋漓尽致。云雾弥漫,使得山岭上的树木看起来仿佛低垂着,“迷”字写出云雾的浓重,“低”字从视觉角度,通过树木在云雾笼罩下的形态,进一步渲染出山间云雾缭绕、朦胧不清的氛围,展现出一幅充满动态与朦胧美的山间雨景图。颈联“凉风来殿角,赤日下天西”两句是描写灵岩寺傍晚时分的景象。凉风从殿角徐徐吹来,“来”字赋予凉风动态感,让人能真切感受到那股凉爽之意。此时,红日渐渐西沉至天的西边,“下”字形象地描绘出太阳下落的过程,“凉”和“赤”,从触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营造出傍晚时分灵岩寺周围清幽且带有一丝苍茫的氛围,也暗示着时间的推移。尾联“偃腹虚檐外,林空鸟恣啼”两句是刻画诗人在灵岩寺的惬意状态与周围环境。诗人仰卧在虚檐之外,“偃腹”一词生动展现出诗人自在闲适的姿态。此时山林空寂,鸟儿尽情啼鸣,“林空”凸显出山林的静谧空旷,“鸟恣啼”则以鸟儿无拘无束的啼叫,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的悠然心境,使整首诗在宁静祥和的氛围中收尾。
上一篇:唐·戎昱《红槿花》
下一篇:唐·孟郊《赠别崔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