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ué
xiān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许浑浏览量:1
hàn
yíng
xiān
jìn
qiū
shēng
yáo
kūn
qiū
nián
nián
wàng
duàn
xiāo
kōng
zhòng
chéng
shí
èr
lóu
xīn
xiān
jué
qióng
cǎi
huà
yún
chē
shòu
寿
gōng
wén
yǒu
sān
shān
wèi
zhī
chù
mào
líng
sōng
bǎi
mǎn
西
fēng

译文

汉武帝在秋日的皇宫里迎接仙人,用玉笙瑶瑟在昆仑山祭祀祈灵。年复一年望穿双眼却全无仙迹,十二座高城空自紧闭徒留寂静。心中渴求仙诀的念头无穷无尽,彩绘云车、修建寿宫盼求长生。听闻海上有三座仙山却不知方位,茂陵外的松柏只余下满目的西风萧瑟。

逐句剖析

"汉武迎仙紫禁秋":汉武帝在秋日的皇宫里迎接仙人,

"玉笙瑶瑟祀昆丘":用玉笙瑶瑟在昆仑山祭祀祈灵。

"年年望断无消息":年复一年望穿双眼却全无仙迹,

"空闭重城十二楼":十二座高城空自紧闭徒留寂静。

# 重:一作玉。

"心期仙诀意无穷":心中渴求仙诀的念头无穷无尽,

"采画云车起寿宫":彩绘云车、修建寿宫盼求长生。

"闻有三山未知处":听闻海上有三座仙山却不知方位,

"茂陵松柏满西风":茂陵外的松柏只余下满目的西风萧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学仙二首》是唐代诗人许浑创作的两首七言绝句。这组诗以汉武帝求仙典故为核心,批判了统治者沉迷长生之术的虚妄,暗讽晚唐帝王的荒唐行径。其主题深刻,既揭示了求仙行为的徒劳无功,也蕴含了对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的哲思。从结构看,两首诗均采用前后对比的手法。第一首前两句铺陈汉武帝迎仙仪式的盛大奢华,后两句以“空闭重城”的寂寥景象形成强烈反差,凸显求仙无果的荒诞;第二首前两句写求仙者的执着与宏大举措,后两句以“茂陵松柏”的萧瑟收尾,将虚妄追求与历史虚无感并置,形成冷峻的讽喻。许浑以精炼的语言与巧妙的结构,将历史典故与现实讽喻熔铸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许浑(788~852?),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和进士,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许浑的诗长于律体,多登临怀古之作,抚今追昔,感慨兴亡。文辞工丽,属对精切,声律谐婉。送别唱酬之作亦堪讽咏。《咸阳城东楼》一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较有名。《金陵怀古》《凌歊台》等诗为其代表作。今有《丁卯集》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句“汉武迎仙紫禁秋”:点明时间与人物,汉武帝在秋日的皇宫中迎接仙人。“紫禁”代指皇宫,既点明场景的尊贵,又暗含帝王权力的局限——即便贵为天子,仍无法掌控生死。此句以历史典故切入,为全诗奠定讽喻基调。次句“玉笙瑶瑟祀昆丘”:描绘祭祀场景,玉制笙瑟与瑶琴奏响,帝王在昆仑山祭祀仙人。“玉笙瑶瑟”以华丽乐器烘托仪式的庄重奢华,“昆丘”即昆仑山,是传说中神仙居所,诗人以虚实结合的笔法,将求仙活动的虚妄性隐含于堂皇表象之中。第三句“年年望断无消息”:紧承前两句,写汉武帝年复一年盼仙不至。“望断”二字凝练地表现出期待的执着与落空的失落,与前文的盛大仪式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求仙之举终将化为泡影。末句“空闭重城十二楼”:以空寂景象收尾,十二座高楼紧闭,无人再迎仙。“空闭”与“重城”强化了孤寂感,“十二楼”呼应神话中仙人居所,却以“空闭”否定其存在,冷峻地揭示求仙的徒劳无功。第二首,首句“心期仙诀意无穷”:直抒求仙者心境,心中渴望长生秘诀的念头无穷无尽。“心期”二字凸显执念之深,“意无穷”则暗含对现实生命有限的恐惧与逃避,为下文的荒诞行为埋下伏笔。次句“采画云车起寿宫”:具体描写求仙行动,彩绘云车与新建寿宫耗费巨资。“采画云车”以白描手法勾勒奢华场景,“起寿宫”呼应史实,汉武帝曾为迎仙大兴土木。诗人以平实语言展现帝王的劳民伤财,讽刺之意隐于叙事之中。第三句“闻有三山未知处”:转折突兀,听闻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却始终无法寻见。“闻有”二字暗含道听途说的不可靠,“未知处”则直接否定仙境的真实性,将求仙的虚妄推向极致。末句“茂陵松柏满西风”:以景结情,汉武帝的陵墓茂陵外,松柏在西风中萧瑟。“茂陵”点明求仙者的最终归宿,“松柏满西风”象征时间的无情流逝,自然永恒与人世虚妄形成强烈反差,引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可叹可慨(末二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义山讥汉武云:“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意无关系,聪明语耳。许丁卯则云:“闻有三山未知处,茂陵松柏满西风。”隽不伤雅,又足唤醒痴愚。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蔷薇花》

下一篇:唐·冯道《偶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