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迎仙紫禁秋":汉武帝在秋日的皇宫里迎接仙人,
"玉笙瑶瑟祀昆丘":用玉笙瑶瑟在昆仑山祭祀祈灵。
"年年望断无消息":年复一年望穿双眼却全无仙迹,
"空闭重城十二楼":十二座高城空自紧闭徒留寂静。
# 重:一作玉。
"心期仙诀意无穷":心中渴求仙诀的念头无穷无尽,
"采画云车起寿宫":彩绘云车、修建寿宫盼求长生。
"闻有三山未知处":听闻海上有三座仙山却不知方位,
"茂陵松柏满西风":茂陵外的松柏只余下满目的西风萧瑟。
晚唐诗人
许浑(788~852?),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和进士,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许浑的诗长于律体,多登临怀古之作,抚今追昔,感慨兴亡。文辞工丽,属对精切,声律谐婉。送别唱酬之作亦堪讽咏。《咸阳城东楼》一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较有名。《金陵怀古》《凌歊台》等诗为其代表作。今有《丁卯集》行世。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句“汉武迎仙紫禁秋”:点明时间与人物,汉武帝在秋日的皇宫中迎接仙人。“紫禁”代指皇宫,既点明场景的尊贵,又暗含帝王权力的局限——即便贵为天子,仍无法掌控生死。此句以历史典故切入,为全诗奠定讽喻基调。次句“玉笙瑶瑟祀昆丘”:描绘祭祀场景,玉制笙瑟与瑶琴奏响,帝王在昆仑山祭祀仙人。“玉笙瑶瑟”以华丽乐器烘托仪式的庄重奢华,“昆丘”即昆仑山,是传说中神仙居所,诗人以虚实结合的笔法,将求仙活动的虚妄性隐含于堂皇表象之中。第三句“年年望断无消息”:紧承前两句,写汉武帝年复一年盼仙不至。“望断”二字凝练地表现出期待的执着与落空的失落,与前文的盛大仪式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求仙之举终将化为泡影。末句“空闭重城十二楼”:以空寂景象收尾,十二座高楼紧闭,无人再迎仙。“空闭”与“重城”强化了孤寂感,“十二楼”呼应神话中仙人居所,却以“空闭”否定其存在,冷峻地揭示求仙的徒劳无功。第二首,首句“心期仙诀意无穷”:直抒求仙者心境,心中渴望长生秘诀的念头无穷无尽。“心期”二字凸显执念之深,“意无穷”则暗含对现实生命有限的恐惧与逃避,为下文的荒诞行为埋下伏笔。次句“采画云车起寿宫”:具体描写求仙行动,彩绘云车与新建寿宫耗费巨资。“采画云车”以白描手法勾勒奢华场景,“起寿宫”呼应史实,汉武帝曾为迎仙大兴土木。诗人以平实语言展现帝王的劳民伤财,讽刺之意隐于叙事之中。第三句“闻有三山未知处”:转折突兀,听闻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却始终无法寻见。“闻有”二字暗含道听途说的不可靠,“未知处”则直接否定仙境的真实性,将求仙的虚妄推向极致。末句“茂陵松柏满西风”:以景结情,汉武帝的陵墓茂陵外,松柏在西风中萧瑟。“茂陵”点明求仙者的最终归宿,“松柏满西风”象征时间的无情流逝,自然永恒与人世虚妄形成强烈反差,引人深思。
# 可叹可慨(末二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义山讥汉武云:“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意无关系,聪明语耳。许丁卯则云:“闻有三山未知处,茂陵松柏满西风。”隽不伤雅,又足唤醒痴愚。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