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闻长啸春风里":好像在春风里听到悠长的啸声,
"荆棘丛边访旧踪":在荆棘丛旁边寻访旧时的踪迹。
"地接苏门山近远":此地与苏门山在空间上有远近的连接,
"荒台突兀抵高峰":荒芜的高台高高耸立直抵高峰。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一说幽州范阳县(今北京西南)人。早年落拓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官终普州司仓参军。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岛”,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其又与姚合齐名,人称“姚贾”。贾岛的诗以五律见长,作诗以苦吟著称。他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这一典故即由其斟酌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其诗多投献酬赠之作,取眼前荒僻冷落景色,抒一已穷愁幽独之情,风格清奇峭僻。代表作品有《题李凝幽居》《忆江上吴处士》,有《长江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如闻长啸春风里”:诗人开篇仿若将读者带入特定情境,似乎在轻柔春风中,隐隐约约听到阮籍当年那肆意的长啸声。此句以听觉联想,勾起了人们对阮籍潇洒不羁形象的想象。“荆棘丛边访旧踪”:接着描述自己所处场景,在荆棘丛生之地,艰难探寻阮籍啸台的旧迹。“荆棘丛”点明环境荒芜,暗示岁月对古迹的侵蚀,也从侧面烘托出阮籍身后的寂寥,与他生前的声名形成反差。“地接苏门山近远”:交代阮籍啸台的地理位置,说明此地与苏门山在空间上有着远近关联。苏门山因孙登等隐士闻名,而阮籍也曾在此与孙登交流长啸,此句拓宽诗歌意境,将阮籍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连。“荒台突兀抵高峰”:描绘眼前所见的阮籍啸台,虽历经岁月变得荒芜,却依旧高高耸立,气势不凡,好似能与高峰相抗衡。一个“荒”字尽显沧桑,“突兀抵高峰”则突出啸台在衰败中仍存的雄浑,暗示阮籍精神如这荒台般,历经风雨却难以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