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éng
yáng
yǐn
shì
shān

朝代:唐作者:杜荀鹤浏览量:1
xián
wèn
shì
yún
shān
mén
xié
fàng
xún
sān
dǎo
rèn
rén
lái
kàn
shí
huā
sōng
láo
yùn
ān
shén
jiǔ
shuǐ
xiāo
jiān
chá
jìng
jīn
duō
tóu
bái
suàn
lái
zhēng
jūn
jiā

译文

隐居不过问世事怎样,云升起山居门太阳已西斜。放鹤去寻找三岛客,任凭人来看四季花。松醪腊月酿安神酒,疏导山泉深夜煎觅句茶。终究金钱多也头白,盘算怎能像您居处。

逐句剖析

"闲居不问世如何":隐居不过问世事怎样,

"云起山门日已斜":云升起山居门太阳已西斜。

"放鹤去寻三岛客":放鹤去寻找三岛客,

# 三岛客:指仙人。三岛:即海中三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任人来看四时花":任凭人来看四季花。

"松醪腊酝安神酒":松醪腊月酿安神酒,

# 腊酝:头年腊月所酿的酒。,松醪:用松膏酿的酒。

"布水宵煎觅句茶":疏导山泉深夜煎觅句茶。

"毕竟金多也头白":终究金钱多也头白,

"算来争得似君家":盘算怎能像您居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衡阳隐士山居》是唐代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以白描手法勾勒衡阳隐士的山居生活:首联“闲居不问世如何,云起山门日已斜”以云影日斜的山居时序,暗喻隐士隔绝尘世的悠然;颔联“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通过放鹤寻仙、任人观花的细节,展现隐士超脱物外又亲和自然的心境;颈联“松醪腊酝安神酒,布水宵煎觅句茶”以松醪酒、山泉茶的生活图景,凸显其清贫自守的雅趣;尾联“毕竟金多也头白,算来争得似君家”以贫富对比收束,暗含对隐逸生活的价值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现实主义诗人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早有才名却屡试不第,大顺进士,后为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杜荀鹤以诗为业,作诗主张“诗旨未能忘救物”,能继承杜甫、白居易关心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的传统。其诗短小精悍、语言浅近通俗,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后人称其诗为“杜荀鹤体”。代表作品有《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 今存有《唐风集》(又名《杜荀鹤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白描:山居日常的镜头感,“放鹤去寻三岛客”以“放鹤”这一动作细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隐士多畜鹤),替代对隐士形貌的刻画;“布水宵煎”聚焦山泉煮茶的声响(唐代煎茶需听水沸,见《茶经》),用生活切片勾勒隐逸本质,属中晚唐“以细节代全景”的白描创新。象征:鹤与茶的双重符号,鹤(“三岛客”)象征《列仙传》的超脱,茶(“觅句茶”)暗含中唐文人“以茶助诗”的雅习(皎然《饮茶歌》),二者共同构成隐士精神图腾——鹤的仙气与茶的烟火气,消解了传统隐逸的疏离感,见杜荀鹤“接地气的隐逸书写”(《唐才子传》评)。对比:贫富的价值重估,尾联“金多也头白”(世俗追逐)与“争得似君家”(隐逸自足)的对比,化用《论语》“不义而富且贵”的儒家隐逸观,却以俚语“争得”出之,将中晚唐“叹隐”主题转化为“羡隐”的直白表达,属杜荀鹤“通俗化哲理”的典型手法。

2. 分段赏析

“闲居不问世如何,云起山门日已斜”首联以时间切片定格隐士日常:“闲居”二字直抵《旧唐书》载中晚唐隐士“不预人事”的生存状态,“云起山门”的自然时序(日斜闭户)暗合杜荀鹤《赠质上人》“水边行止不妨禅”的超脱。“云”非意象堆砌,而是《云笈七签》“闲云野鹤”的具象——当世俗正为功名奔忙(时晚唐科举腐败,杜荀鹤屡试不第),隐士已在云影中完成对时间的超越。“日已斜”的视觉落点,既写山居暮色,更隐喻诗人对晚唐乱世的疏离,如《唐风集》中多首“斜日”诗,均含“与时不合”的隐痛。“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颔联以两个反差动作勾勒隐士人格:“放鹤”典出《搜神后记》丁令威化鹤,却非求仙,而是“去寻三岛客”的精神对话(三岛指蓬莱、方丈、瀛洲,唐隐士常以道友称之);“任人看”打破传统隐逸的封闭性,四时花的开放(据《全唐诗》注,衡阳多山茶、杜鹃)既是对世俗的温柔接纳,更是《庄子》“与物俱化”的实践。杜荀鹤刻意用“放”与“任”两个动词——前者主动疏离,后者被动包容,恰合《唐才子传》评其“虽隐逸而不孤绝”的特质。“松醪腊酝安神酒,布水宵煎觅句茶”颈联聚焦隐逸生活的物质细节:“松醪”指松膏酿酒(《清异录》载唐隐士多酿此酒),“腊酝”点明岁末酿制的时序,暗合《礼记・月令》“乃命大酋”的古礼;“布水”即疏导山泉(《茶经》言煎茶需“其水,用山水上”),“宵煎”的深夜煮茶,既是《煎茶水记》“茶须缓火炙”的技术讲究,更是“觅句”时的灵感酝酿——杜荀鹤《苦吟》诗自道“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此句将苦吟融入煎茶的日常,使隐逸生活兼具烟火气与艺术性。“毕竟金多也头白,算来争得似君家”尾联以俚语式反问收束全篇:“金多”暗指晚唐权臣(如令狐绹、崔胤)的富贵,“头白”化用《史记・平原君列传》“髭鬓尽白”的早衰意象,对比隐士“四时花”的生命恒常。“争得”二字纯用口语(《全唐诗》中杜荀鹤用“争”字23次,均表“怎得”),将《论语》“隐居以求其志”的雅言,转化为市井化的价值判断。据《五代史补》载,杜荀鹤曾以诗投朱温,此句或暗含对“金多者”的婉讽——当朱温正以杀戮篡唐(904年),衡阳隐士的“头不白”,恰是对乱世最温柔的抵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希夷《采桑》

下一篇:唐·张籍《赠姚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