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sāng

朝代:唐作者:刘希夷浏览量:1
yáng
liǔ
sòng
xíng
rén
qīng
qīng
西
qín
shuí
jiā
cǎi
sāng
lóu
shàng
shèng
chūn
yíng
yíng
shuǐ
chūn
fāng
绿
hóng
liǎn
yào
耀
míng
zhū
jiàng
chún
hán
bái
huí
shǒu
wèi
qiáo
dōng
yáo
lián
chūn
tóng
qīng
jiāo
luò
xiāng
nòng
chūn
fēng
xié
lóng
cháng
tàn
wēi
chí
liàn
chūn
kàn
huā
ruò
yǒu
qíng
shù
yōu
yōu
shǐ
使
jūn
nán
tóu
xiāng
féng
xiāng
shí
guī
mèng
qīng
lóu

译文

杨柳依依送别行人,一片青青之色向西延伸进入秦地。秦地有位采桑的女子,在楼上难以承受这浓浓的春意。在盈盈的灞水岸边,每走一步都是春天芬芳的绿意。她绯红的脸颊如明珠般闪耀,绛红的嘴唇好似含着白玉。回首望向渭桥东边,遥念那里的树色应与眼前相同。乌黑的发丝在落日下更显娇柔,浅黄色的绮罗在春风中飘动。她提着桑笼长久叹息,留恋这绵延的春色。看花时仿佛花也有情,倚靠着树像是娇弱无力。傍晚时分思绪悠悠,想起在南陌遇到的使君。与他相逢却并不相识,回去后在梦中梦到了他。

逐句剖析

"杨柳送行人":杨柳依依送别行人,

"青青西入秦":一片青青之色向西延伸进入秦地。

# 秦:秦国,秦地。,青青:柳色。

"谁家采桑女":秦地有位采桑的女子,

"楼上不胜春":在楼上难以承受这浓浓的春意。

# 不胜:无法承担;承受不了。,楼上:采桑女所居之处。

"盈盈灞水曲":在盈盈的灞水岸边,

# 曲:水流曲折之处,泛指水边。,灞水:水名,在中国陕西省。,盈盈:充盈貌。清澈貌;晶莹貌。仪态美好貌。盈,通“嬴”。

"步步春芳绿":每走一步都是春天芬芳的绿意。

# 春芳:春天的芳草。

"红脸耀明珠":她绯红的脸颊如明珠般闪耀,

# 明珠:指眼珠。

"绛唇含白玉":绛红的嘴唇好似含着白玉。

# 白玉:喻白牙。,绛唇:朱唇,红唇。绛,赤色,火红。

"回首渭桥东":回首望向渭桥东边,

# 渭桥东:汉唐时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东中西共有三座。东渭桥。汉景帝五年建置,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北灞水、泾水合渭水处东侧。

"遥怜春色同":遥念那里的树色应与眼前相同。

# 春:一作树。,遥怜:遥远地怜惜。怜:怜爱。

"青丝娇落日":乌黑的发丝在落日下更显娇柔,

# 娇:爱,宠爱。撒娇。,青丝:黑色丝绳。黑发。

"缃绮弄春风":浅黄色的绮罗在春风中飘动。

# 缃绮:浅黄色的丝绸。缃:浅黄色。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携笼长叹息":她提着桑笼长久叹息,

# 携笼:提着盛桑叶的篮子。

"逶迟恋春色":留恋这绵延的春色。

# 逶迟:游移徘徊貌,徐行貌。舒展自如貌。迟:一作迤。

"看花若有情":看花时仿佛花也有情,

"倚树疑无力":倚靠着树像是娇弱无力。

"薄暮思悠悠":傍晚时分思绪悠悠,

# 思悠悠:思绪深远悠长。,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使君南陌头":想起在南陌遇到的使君。

# 南陌头:南田头。,使君:汉时称刺史为使君。尊称州郡长宫。对出使官员的尊称。

"相逢不相识":与他相逢却并不相识,

"归去梦青楼":回去后在梦中梦到了他。

# 青楼:华丽精致的楼房。古代诗词中常用以指妇女居住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相和歌辞·采桑》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一首诗。此诗围绕春日采桑女展开,开篇借杨柳点明送行情景,随后刻画秦家采桑女,描绘其身处春色中的娇美姿态。诗中既有对她外貌的细致描写,也有对其在春日里行动与思绪的呈现,展现出采桑女在春色中的情思。结尾写她与使君南陌相逢后的怀想。前半部分以景衬人,展现采桑女的美丽与春日氛围;后半部分着重刻画其情感变化,从劳作中的叹息到日暮的思绪,情感表达细腻。这首诗以其细腻笔触和精巧构思,将采桑女的形象与情思刻画入微,语言优美流畅,体现了唐代诗歌在人物情感表达与景物描写融合方面的水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

刘希夷(651~679?),唐代诗人。汝州(今属河南)人。少有文华,善弹琵琶,落魄不拘常格,高宗上元进士。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从军之作,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另一些从军边塞诗,则清峻雄浑,表现出诗人豪放的气魄。代表作品有《白头吟》《从军行》《将军行》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至“楼上不胜春”:“杨柳送行人,青青西入秦。秦家采桑女,楼上不胜春”,起笔以杨柳写起,杨柳常是离别的象征,“杨柳送行人”营造出一种送别时的惆怅氛围。“青青西入秦”点明方向,暗示着行人远去。继而引出“秦家采桑女”,“楼上不胜春”一句,既表明采桑女身处春日之中,被浓郁的春意所包围,也暗示她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内心被触动,思绪开始蔓延,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埋下伏笔。“盈盈灞水曲”至“缃绮弄春风”:“盈盈灞水曲,步步春芳绿。红脸耀明珠,绛唇含白玉。回首渭桥东,遥怜树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诗人着力描绘采桑女的活动场景与美丽容颜。“盈盈灞水曲,步步春芳绿”,描绘出灞水之畔,春色宜人,采桑女步步前行,所到之处皆是一片翠绿芬芳,展现出春日的明媚与生机。“红脸耀明珠,绛唇含白玉”则是对采桑女外貌的细致刻画,她的脸庞如明珠般光彩照人,红唇似白玉般温润,生动地塑造出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形象。“回首渭桥东,遥怜树色同”,采桑女回首望向渭桥东边,看到那边的树色与眼前相似,借景抒情,蕴含着她内心对远方之人的思念。“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写她的青丝在落日余晖下更显娇柔,身着的缃绮在春风中轻轻飘动,进一步烘托出她的柔美与春日里的楚楚动人。“携笼长叹息”至结尾:“携笼长叹息,逶迤恋春色。看花若有情,倚树疑无力。薄暮思悠悠,使君南陌头。相逢不相识,归去梦青楼”,这一部分着重表现采桑女的情感。“携笼长叹息”,她手持桑笼,发出长长的叹息,“逶迤恋春色”看似在留恋春色,实则暗示她内心的情思。“看花若有情,倚树疑无力”,她看花时仿佛花也含情,倚靠着树似乎娇弱无力,细腻地传达出她情思缱绻、慵懒惆怅的状态。“薄暮思悠悠”点明时间到了傍晚,她的思绪更加悠长。“使君南陌头。相逢不相识,归去梦青楼”,写她与使君在南陌相逢,虽彼此不相识,但归去后却在梦中梦到,将采桑女的情思从淡淡的思念推向一种因邂逅而生的微妙情感,进一步深化了她内心的孤寂与对情感的渴望。整首诗通过这些层次分明的描写,将采桑女在春日里的情思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罗隐《夏州胡常侍》

下一篇:唐·杜荀鹤《题衡阳隐士山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