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ǒu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1
jīn
nián
hán
shí
yuè
guāng
cái
qīn
shàng
chuáng
shuāng
wén
tōng
nèi
lóng
shēn
chù
àn
wén
xiāng
huā
lóng
wēi
yuè
zhú
lǒng
yān
bǎi
chǐ
shéng
xuán
shuāng
wén
rén
jìng
hòu
qián
jiào
táo
sòng
qiū
qiān
hán
qīng
qiǎn
rào
huí
láng
biàn
huā
cóng
àn
biàn
xiāng
shuāng
wén
lóng
yuè
xià
xiǎo
lóu
qián
hòu
zhuō
cáng
shān
liú
huǒ
xiāng
jiān
zhuān
jiē
bàn
yán
shuāng
wén
yǎn
mǎn
tóu
huā
cǎo
xīn
lián
chūn
bīng
xiāo
jìn
yàng
yǐng
cán
xiá
yǒu
shuāng
wén
shān
diàn
tóu
yún
yìng
tuì
hóng

译文

今年的寒食节月亮没有光亮,夜色刚刚降临我就上了床。回想起那时双文她进入内室的情景,在精美的窗棂深处暗暗能闻到她身上的香气。花丛笼罩在朦胧的月色中,竹林间弥漫着轻烟,长长的百尺丝绳垂到地面上,秋千悬挂着。记得在夜深人静众人都散去后,双文悄悄让桃叶送来秋千供我们玩耍。寒夜轻微,夜色尚浅,我绕着回廊漫步,在黑暗中难以分辨花丛却能清晰地辨别出那熟悉的香气。记得在月色朦胧之时,双文和我在小楼前后玩捉迷藏的游戏。山石榴花开得像火一样,叶子相互映衬,花朵低垂,一半拂着砖铺的台阶,一半拂着屋檐。记得双文独自披着衣服,头发上插满了花草,倚靠着新换的帘子。春天的冰都消融了,碧绿的湖水碧波荡漾,湖面上荡漾着的残霞倒影似有似无。记得双文穿着单薄的衫子,头上的钿饰如云般闪耀,映衬着她那白皙中略带褪去红晕的肌肤。

逐句剖析

"今年寒食月无光":今年的寒食节月亮没有光亮,

"夜色才侵已上床":夜色刚刚降临我就上了床。

"忆得双文通内里":回想起那时双文她进入内室的情景,

# 双文:指唐传奇小说人物崔莺莺。唐,元稹《杂忆五首》诗之一:“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栊深处暗闻香。”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仆家有微之作《元氏古艳诗》百馀篇,中有《春词》二首……其诗中多言双文,意谓二莺字为双文也。

"玉栊深处暗闻香":在精美的窗棂深处暗暗能闻到她身上的香气。

"花笼微月竹笼烟":花丛笼罩在朦胧的月色中,竹林间弥漫着轻烟,

"百尺丝绳拂地悬":长长的百尺丝绳垂到地面上,秋千悬挂着。

# 尺:一作丈。

"忆得双文人静后":记得在夜深人静众人都散去后,

"潜教桃叶送秋千":双文悄悄让桃叶送来秋千供我们玩耍。

"寒轻夜浅绕回廊":寒夜轻微,夜色尚浅,我绕着回廊漫步,

"不辨花丛暗辨香":在黑暗中难以分辨花丛却能清晰地辨别出那熟悉的香气。

"忆得双文胧月下":记得在月色朦胧之时,

"小楼前后捉迷藏":双文和我在小楼前后玩捉迷藏的游戏。

"山榴似火叶相兼":山石榴花开得像火一样,叶子相互映衬,

"亚拂砖阶半拂檐":花朵低垂,一半拂着砖铺的台阶,一半拂着屋檐。

# 砖阶:一作低墙。

"忆得双文独披掩":记得双文独自披着衣服,

"满头花草倚新帘":头发上插满了花草,倚靠着新换的帘子。

"春冰消尽碧波湖":春天的冰都消融了,碧绿的湖水碧波荡漾,

"漾影残霞似有无":湖面上荡漾着的残霞倒影似有似无。

"忆得双文衫子薄":记得双文穿着单薄的衫子,

# 薄:一作里。

"钿头云映褪红酥":头上的钿饰如云般闪耀,映衬着她那白皙中略带褪去红晕的肌肤。

# 酥:一作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忆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以回忆为线索,首诗描绘寒食之夜,追忆双文于玉栊深处的馥郁香气;其二写月夜竹影间,双文静后教人送秋千的场景;其三记寒夜回廊,在胧月之下与双文捉迷藏的趣事;其四绘山榴如火时,双文独倚新帘、满头花草的娇态;其五描春湖碧波,忆起双文身着薄衫、钿头映霞的模样。全诗以细腻笔触勾勒与双文相处的点滴,表达对往昔的深切怀念,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与生活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稹的部分诗作主要描绘与双文共度的往昔岁月,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双文的深切思念。然而,在其自传性作品《莺莺传》中,元稹却陷入矛盾境地。他为张生遗弃崔莺莺的行为辩解,借张生之口将崔莺莺斥为“尤物”“妖孽”,声称“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这不仅导致人物形象前后割裂,也造成了主题思想的矛盾。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但从作品实际描写来看,崔莺莺的遭遇令人同情,张生的负心之举则遭人厌弃,作品呈现出客观艺术效果与作者主观评价相悖的现象。元稹八岁丧父,虽家境贫寒,却因父辈留下丰富藏书,仍可称书香门第。贞元十五年(799)冬,元稹寓居蒲州(今山西永济),与母系远亲、名为“双文”的崔姓少女相恋。据考证,《莺莺传》中的张生即为元稹化身,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述“《莺莺传》者,……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而崔莺莺或为假名,其真名可能是“双文”,元稹曾作艳诗《赠双文》:“艳时翻含态,怜多转自娇。有时还自笑,闲坐更无聊。晓月行看堕,春酥见欲销。何因肯垂手?不敢望回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今年寒食月无光,夜色才侵已上床”两句点明时间是无光的寒食之夜,夜色刚至诗人便已上床,通过清冷孤寂的氛围渲染,奠定了全诗怀旧忆人的情感基调。“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栊深处暗闻香”此句转入回忆,“忆得”二字引出对“双文”的回想,在玉栊深处隐约闻到香气,以嗅觉感受侧面烘托出“双文”所处环境的清幽与神秘。第二首:“花笼微月竹笼烟,百尺丝绳拂地悬”描绘出一幅月夜下花竹笼罩、丝绳垂地的静谧画面,朦胧的月色与氤氲的烟雾营造出诗意氛围,为后文回忆增添浪漫色彩。“忆得双文人静后,潜教桃叶送秋千”承接上文,回忆夜深人静时,“双文”让人悄悄送秋千的场景,展现出少女的活泼与俏皮,充满生活情趣。第三首:“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写在寒意尚轻的夜晚,诗人绕着回廊,无法分辨花丛却能辨别香气,“不辨”与“暗辨”形成对比,以独特的感受强调对“双文”的深刻印象。“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再次回忆往昔,在朦胧月色下,“双文”于小楼前后玩捉迷藏,生动展现出两人相处时的欢乐场景,充满童真与温馨。第四首:“山榴似火叶相兼,亚拂砖阶半拂檐”描写山榴如火、枝叶繁茂垂拂阶檐的景象,鲜艳浓烈的色彩描绘,为回忆中的画面增添绚丽色彩。“忆得双文独披掩,满头花草倚新帘”刻画“双文”独自披衣,满头花草倚靠新帘的形象,通过细腻的外貌与动作描写,凸显其娇俏可爱与天真烂漫。第五首:“春冰消尽碧波湖,漾影残霞似有无”描绘春冰消融后的碧波湖水,残霞倒影若隐若现,勾勒出优美的春日湖景,以景寄情,营造出悠远意境。“忆得双文衫子薄,钿头云映褪红酥”回忆“双文”身着薄衫,头上饰物映照着肌肤的模样,通过对服饰与容貌的描写,展现出“双文”的柔美与魅力,情感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本寂《焰里寒冰结》

下一篇:唐·岑参《题梁锽城中高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