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杜陵北":我要到汉水以东的地方去,
# 杜陵北:长安东南的县城。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杜陵北指长安。,人:一作入。
"送客汉川东":宋常侍在杜陵北为我送行。
# 汉川东:汉中在汉水东北,故名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他也是宦游之人,无论是行者还是送行者,
"俱是一飘蓬":都是天涯漂泊,就像秋后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
# 飘蓬:随风飘荡的蓬草。,俱:一作悉。
"秋鬓含霜白":彼此都是两鬓如秋霜的白发之人了,
# 秋鬓:两鬓如秋霜的白发。
"衰颜倚酒红":衰老的容颜依仗酒力才变红。
# 倚:依仗。
"别有相思处":今日离别之情固然令人难忘,但异日又将会有新的情景触动自己的相思之情,
"啼鸟杂夜风":分手以后,我将会因为思念好友而不得安眠,得以听到静夜里的乌啼声夹杂着如泣如诉的夜风声。
# 杂:夹杂。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杜陵北送客至汉川东的场景,营造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愁和相思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俱是一飘蓬”,以“飘蓬”喻人,属“以物喻人”,道出去者与住者皆如蓬草般漂泊无定,见共通悲怆。借景抒情:“啼鸟杂夜风”,借萧索声响营造凄凉氛围,属“以声衬寂”,将别后相思寄于荒寒之境,情味绵长。
3. 分段赏析
“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前句点明出发之地,“杜陵北”作为游人启程之处,暗含离乡背景;后句交代送别之所,“汉川东”勾勒出友人远去的方向,“送”字直接点明惜别之情。两句先写己之“游”,再述别之“送”,将自身的漂泊感与送别友人的怅惘之情,融入地名与方位变化中,简洁而含蓄地传递出离别的愁绪,同时为后文情感的进一步抒发埋下伏笔。“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以“飘蓬”为喻,将离者“去”与送者“住”并置,喻指双方如蓬草般漂泊无定的人生境遇。“无论”二字强化共性,突破个体离别局限,升华为对士人羁旅生涯的普遍感喟,见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刻共情与同病相怜之意。“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以“霜白”(白发)与“酒红”(醉颜)形成视觉对比,勾勒衰老憔悴之态。“含”“倚”二字看出被动承受之意—白发因秋霜而更显苍白,红颜需借酒力才得暂驻,于细微处见年华易逝的无奈,将离别之伤与生命迟暮之感交织。“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借“啼鸟”“夜风”等萧索意象,以声衬寂,营造凄凉孤寂的氛围。诗人不直言相思之苦,而将情感寄寓于静夜中的鸟鸣风声,以景结情,使别后思念在荒寒意境中自然流露,情味绵长,余韵不绝。
4. 作品点评
此诗语言凝练,情感沉郁,呈现出隋代诗歌从六朝绮丽文风向唐代质朴诗风过渡的艺术风格。尤其结尾两句“别有相思处,啼乌杂夜风”,后世多称其以景物收束情感,余韵悠远绵长。
上一篇:隋·杨广《饮马长城窟行》
下一篇:隋·杨素《山斋独坐赠薛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