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g
liǔ
shǒu
sān

朝代:唐作者:温庭筠浏览量:2
xiǎo
mén
qián
liǔ
wàn
tiáo
sān
sān
jīn
xiàn
线
píng
qiáo
huáng
yīng
dōng
fēng
shēn
zhū
mén
bàn
yāo

译文

钱塘才女苏小小,门前绿柳万千条,千丝万缕如细细的金线,柔情无限抚摸着平桥。当东风轻轻地吹来,黄莺也无语悄悄,她深闭朱门拒来客,独伴春柳舞窈窕。

逐句剖析

"苏小门前柳万条":钱塘才女苏小小,门前绿柳万千条,

# 苏小:即苏小小,六朝时南齐名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才盖群士,容貌绝美,家门前多种柳树。

"毵毵金线拂平桥":千丝万缕如细细的金线,柔情无限抚摸着平桥。

# 金线:指初吐芽的柳丝。,毵毵:垂拂纷披的样子,形容杨柳细长的枝叶。

"黄莺不语东风起":当东风轻轻地吹来,黄莺也无语悄悄,

"深闭朱门伴舞腰":她深闭朱门拒来客,独伴春柳舞窈窕。

# 舞:《乐府诗集》《温飞卿诗集笺注》作“细”。,朱门:红色的门,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朱红色,表示尊贵。也指富贵人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杨柳八首·(其三)》为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柳诗,全诗聚焦西湖柳,借柳暗抒对名妓苏小小的欣赏。开篇,诗人直笔描绘苏小小门前柳树,柳丝万千、轻柔拂桥,尽显丽姿。后两句则侧面烘托,日暮之时,黄莺歇息,春风吹拂,柳树摇曳,身姿婀娜。全诗以柳起兴,将咏柳与写人自然融合,营造出景人合一的美妙意境。在用词上,色彩绚丽且搭配得当,整体风格婉约含蓄,这也高度契合温词在创作中浓墨重彩、精巧细腻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杨柳八首》约创作于唐文宗大和(827—835)、开成(836—840)年间。《杨柳》又名《柳枝》,本是隋代民间歌曲,被收录于《教坊记》,常用笛演奏。刘禹锡、白居易都曾写诗提及。据考,温庭筠在大和、开成年间可能曾跟随裴度游历,裴度那时与刘、白二人诗酒唱和,往来频繁,温庭筠或许由此结识他们,《杨柳八首》或许便是他在这一时期模仿酬和之作,这里呈现的是其中第三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柳诗。诗的开篇描绘苏小小门前柳丝万千,像金线般轻拂平桥,勾勒柳树繁盛婀娜的身姿。日暮时分,黄莺不再啼鸣,春风拂过,朱门紧闭,柳树如美人舞腰般随风摆动。作者借柳起兴,表面写柳,实则借柳暗寄对古代名妓苏小小的欣赏。整首诗将咏物与写人融为一体,营造出富有诗意的画面,借景抒情,展现出柳的风姿,也流露出特定情感,尽显温诗含蓄的风格。

2. 写作手法

双关:末句的“舞腰”实为双关,既指如腰之柳,同时亦暗指细腰美人,引导读者在二者之间产生联想,以见柳条之美态。烘托:诗的后两句从旁烘托,写日暮时苏小小门内的柳树。黄莺不语,表明已到日暮之时。晚时候,春风吹来,苏小小家朱红大门已紧紧地关上,只有春风伴随着柳枝。比喻:“毵毵金线拂平桥”句中,将柳丝比作“金线”,形象地描绘出了柳丝在阳光照耀下的色泽。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径直咏柳,生动勾勒出苏小小门前柳树的绰约风姿。首句以凝练之笔,概述苏小小门前柳树繁茂,万千柳枝于西湖畔摇曳垂挂。次句则细腻刻画,细长的柳丝仿若金线,轻盈地拂过平桥。作者将春柳与钱塘名妓苏小小相勾连,赋予词中的柳树鲜明的西湖地域特色。美人与春柳相互映衬,愈发凸显春柳之美。后两句从侧面烘托,描绘日暮时分苏小小门内的柳树。“黄莺不语”暗示暮色降临,此时春风轻拂,苏小小家朱红大门已然紧闭,唯有春风相伴,与柳枝悄然舞动。末句“舞腰”一语双关,既描绘柳身纤细如腰,又暗指细腰美人,促使读者在二者间展开联想,尽显柳条婀娜之态。黄莺归巢休憩,朱门深锁,唯有春风默默撩动柳枝,营造出静谧的氛围。透过词句,作者对古代名妓艳情的欣赏之意,不言而喻,而这种审美情趣,也映射出其所属阶层的趣味。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在艺术上很有可取之处。咏物与写人和谐地结合,组成景与人统一的意境。诗人用了暗示、联想等手法来实现咏物和表达情意。此外,诗人在词中选用词语注意色泽的巧妙搭配,如朱门、金线、黄莺,包含了红黄二色,这些词语色彩绚丽,搭配自然,也是温词的特色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宋人诗好处,便是唐词。然飞卿《杨柳枝》八首,终为宋诗中振绝之境,苏、黄不能到也。

清郑文焯《花间集》

# 白居易诗:“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是则苏小家多柳也。毵:思甘切,毵毵,细长貌。温庭筠诗:“神交花冉冉,眉语柳毵毵。”韦庄诗:“不那离情酒半酣,晴烟漠漠柳毵毵。”皆其例。

近代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

# 《瑶瑟怨》亦佳,而痕迹太露。此作乃极浑成。骨韵苍古,不特声调之美,所以高于“清江一曲”也。

明邢昉《唐风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西郊》

下一篇:唐·李绅《过梅里七首家…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早梅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