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yán

朝代:唐作者:薛涛浏览量:1
píng
lán
què
jīng
jiǔ
lín
fēng
shǒu
zhāo
shēng
zhōng
tíng
yáng
yǐng
luàn
míng
tiáo

译文

靠着栏杆,我不禁回忆起那位如骑鲸客般潇洒的人,他手持酒杯迎着风,仿佛在向我招手。细雨声中,我停下前行的马,夕阳影里,传来阵阵蝉鸣。

逐句剖析

"凭阑却忆骑鲸客":靠着栏杆,我不禁回忆起那位如骑鲸客般潇洒的人,

# 骑鲸客:亦作骑鲸李,骑鲸鱼,骑长鲸。张篷舟、陈文华、彭云生三位先生均注为李白,因李白曾自称“海上骑鲸客”。关于“骑鲸”的记载最早见于扬雄《文选·羽猎赋》:“乘巨鳞,骑京鱼。”李善注:“京鱼,大鱼也,字或为鲸。”一般用于比喻隐遁或游仙。,却忆:却、副词。就,便。却忆,就想起了,便想起了。,凭阑:身倚栏杆。

"把酒临风手自招":他手持酒杯迎着风,仿佛在向我招手。

"细雨声中停去马":细雨声中,我停下前行的马,

"夕阳影里乱鸣蜩":夕阳影里,传来阵阵蝉鸣。

# 鸣蜩: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岩》为唐代女诗人薛涛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诗人以简洁笔触勾勒出自己置身西岩的场景,将“忆”的思绪流转与“把酒”的日常举动巧妙融合。看似静态的画面中,思绪的波澜暗涌,形成静中含动的独特视觉意境,让读者仿佛能窥见诗人内心的涟漪。后两句中,“停去马”的动作打破宁静,与“细雨中”的朦胧景致、禽鸟“乱鸣”的声响交织碰撞,构建出一幅充满动态感的视听画卷。雨声淅沥、鸟鸣纷乱,多重感官元素叠加,使得动态画面跃然纸上。整首诗充分彰显了薛涛的创作才情。她极善捕捉自然与生活中的细微元素,巧妙营造意境,将情感自然融入景中。其诗思如灵泉奔涌,笔调俊逸洒脱,情感表达哀而不伤、婉转动人,行文如潺潺溪流,自然流畅,展现出非凡的诗歌艺术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晚唐女冠诗人

薛涛(768?~832),唐代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幼随父入蜀,父卒后流寓蜀中,为乐妓。能诗,时称女校书。韦皋镇蜀时,召令侍酒赋诗。曾居成都浣花溪,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悠闲吟咏。其诗歌题材丰富,用语晓畅通俗,诗风雅正、含蓄,境界开阔明朗,兼具女性特质和男性风骨。明人辑有《薛涛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传说万县西山太白岩乃是诗仙李白昔日的读书之地。据考,唐元和五年(810)的秋天,薛涛在从蜀地前往江陵的旅途中,曾游历此地。彼时,她的内心正被矛盾与纠结所缠绕。对于与元稹的情感,她既怀揣着美好期许,又因对方的态度而满心困惑;而这一去江陵,前路未卜,究竟是福是祸,更令她忧心忡忡、忐忑难安。当薛涛驻足于这片曾承载着李白才情的土地,这位伟大诗人的身影与故事,瞬间触动了她的情思。出于对这位“骑鲸捉月”的浪漫诗人的深切仰慕与怀念,她挥笔写下了这首诗,将彼时复杂的心境与对先贤的追思,一并融入诗行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也是一首出游题材的诗。描绘了作者凭阑回忆往昔,于风中把酒自招的情景。还通过“细雨声中停去马,夕阳影里乱鸣蜩”,展现了出游途中细雨、夕阳、鸣蝉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略带复杂感怀的氛围。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正衬:“细雨声中停去马,夕阳影里乱鸣蜩”,诗中通过对细雨、夕阳、鸣蜩等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凭吊古人时的伤感沉郁之情。细雨的淅沥、夕阳的黯淡、蝉鸣的凄切,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诗人内心的烦乱、惆怅与落寞。

3. 分段赏析

首句中,诗人循着传说探访李白往昔的读书之地。她凭栏远眺,思绪穿越时空,不禁忆起此地昔日的主人。然而,诗仙李白早已骑鲸仙逝,唯有旧迹尚存,徒留后人凭吊,一股难以言说的感伤之情在诗人心中油然而生。这里的“骑鲸客”,象征着超脱尘世、逍遥自在的文人形象。次句描绘了诗人苦寻无果后的情景。面对空空如也的西岩,她满怀无奈,只能持酒当空,迎风遥祭,渴望能将那远去的诗仙唤回,再度重现昔日饮酒读书、吟诗作赋的盛景。诗的第三句,将笔触转向诗人策马离去时的心境。细雨纷飞、暮色四合之际,她勒马回望,远处若隐若现的楼台,如同一根丝线,牵扯着她黯然神伤的愁思,绵绵不绝,恰似那淅淅沥沥的秋雨。秋风秋雨交织,更添凭吊故人的凄楚与哀伤。末句中,夕阳西下,残照渐弱,凄切的蝉鸣声声入耳,令诗人心烦意乱。雨声与蝉鸣交织,伴随着凌乱的马蹄声,愈发搅乱了她本就烦乱的心绪。黯淡的日影,如同为她凄然的内心蒙上一层阴影;萧瑟的晚风,更让她倍感孤寂凄凉。“夕阳影里乱鸣蜩”,一个“乱”字,既生动描绘出晚蝉在西风落日中悲鸣的景象,也深刻地展现出诗人因环境感染而产生的烦乱心绪。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笼罩在伤感沉郁的氛围之中。诗人紧扣“忆”“招”“停”“乱”四个极具表现力的动词,细腻展现了情感从凭吊伤怀,到失望无奈,再到迷茫困惑,直至烦乱不安的层层转变。其诗风与晚唐名家韦庄等人相近,颇具韵味。此外,诗人巧妙借景抒情,后两句中,凄切的雨声、蝉鸣,烘托出内心的烦乱愁绪;夕阳下驱马离去的画面,更渲染出无尽的感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女诗人在西岩太白读书处凭阑怀想,回忆诗仙的潇洒风度,而对周围的环境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受,细雨鸣蜩,物自有情,不可言说。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谭邦和《媛诗九美》

# 整首诗的基调是伤感沉郁的。四句诗抓住“忆”“招”“停”“乱”这四个关键的动词,着重写出作者思想感情由吊伤而失望而迷惘而烦乱的发展变化。诗风接近于晚唐诸名家如韦庄等人。作者还善于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内心情感。如诗的后两句,着重写雨声蝉声的凄切以衬托诗人心中的烦乱愁绪,而夕阳残照,驱马归去的描写也点出作者的无限感伤。总之,写景与抒情在这首诗中不是完全割裂开的,而是浑然融合一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祁晓明《中国历代才女诗歌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施肩吾《望夫词》

下一篇:唐·李商隐《摇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