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头恶天两岸远":渡口天气恶劣两岸相隔遥远,
# 天:一作风。,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南朝梁简文帝《乌栖曲》之一:“采莲渡头拟黄河,郎今欲渡畏风波。”五代张泌《河渎神》词:“回首隔江烟火,渡头三两人家。”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我随后赶来,到这渡头,原来是个截头路。”清唐孙华《进呈御览诗一百韵》:“渡头看鹭白,劳尾息鱼赪。”
"波涛塞川如叠坂":波涛堵塞河道如同层叠的山峦。
"幸无白刃驱向前":幸好没有刀剑逼你向前冲,
# 白刃:锋利的刀。《礼记·中庸》:“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史记·日者列传》:“以官为威,以法为机,求利逆暴:譬无异于初审质检操白刃劫人者也。”唐刘长卿《送裴郎中贬吉州》诗:“乱军交白刃,一骑出黄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民清军交战情况》:“此战,匪我白刃相加。”
"何用将身自弃捐":为何要白白舍弃自己的性命。
# 弃捐:人死的婉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唐李翱《右仆射杨公墓志》:“公生六年,太保弃捐;未及成童,虢国又终。”明宋濂《故封承事郎给事中王府君墓版文》:“予生发未燥,先公弃捐,一念及兹,肝胆为之拆裂。”清赵翼《哭刘瀛坡总戎》诗:“如此相知忍弃捐,身骑箕尾竟登仙。”
"蛟龙啮骨鱼食血":蛟龙撕咬你的骨头鱼啃食血肉,
# 血:一作肉。,啮骨:嚼骨头。《礼记·曲礼上》:“毋啮骨,毋反鱼肉。”孔颖达疏:“毋啮骨者,一则有声,二则嫌主人食不足,以骨致饱……三则啮之口脣可憎,故不啮也。”清邹容《革命军》第二章:“夫犬羊啮骨,犹嫌鲠喉。”骨:一作尸。
"黄泥直下无青天":泥沙裹挟着直坠深渊不见天。
"男儿纵轻妇人语":男儿啊,即便你平日里轻视妇人的话语,
"惜君性命还须取":但为了你的性命,也该好好珍惜。
"妇人无力挽断衣":妇人无力拉扯断的衣衫,
# 断:一作短。
"舟沉身死悔难追":船沉人亡后悔也追悔难还。
"公无渡河":你啊莫渡河,
"公须自为":一切只能由你自己去把握。
# 公须:一本无须字。
中唐著名诗人
王建(766?~830后),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寒微,终生未举进士。元和间为昭应丞、渭南尉,大和初官至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王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郁。善以白描、比兴手法,用典型形象针砭时弊,揭示社会矛盾,语言含蓄,简洁峭拔。善短篇,多七言,尤以《宫词》百首著名。代表作品有《海人谣》《当窗织》。著有《王司马集》《王建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以民间生活为题材的诗。诗歌讲述了渡口旁一对夫妇的悲剧故事,男子不顾劝阻执意渡河,最终舟毁人亡。既深化了对命运无常的思索,也通过这一民间悲剧,警示人们盲目冒险的危害,充分彰显了王建乐府诗关注社会现实的创作特色。
2. 写作手法
渲染:“蛟龙啮骨鱼食血,黄泥直下无青天,”诗句以“蛟龙啮骨”“鱼食血”的惊悚意象,搭配“黄泥直下”的沉郁场景,层层渲染出死亡威胁的迫近感,勾勒出幽暗窒息的生存绝境。烘托:“渡头恶天两岸远,波涛塞川如叠坂。”通过描绘渡口恶劣的自然环境,借环境烘托以深化对命运无常的思索。
3. 分段赏析
“渡头恶天两岸远,波涛塞川如叠坂”两句是描写渡头环境的远景。“恶天”直接点明天气恶劣,营造出紧张压抑的氛围;“两岸远”凸显渡河距离之长,增添了渡河的难度与危险性。“波涛塞川如叠坂”,运用比喻,将汹涌的波涛比作层层堆叠的坡地,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河流水势的汹涌澎湃,为后文男子渡河的悲剧埋下伏笔。“幸无白刃驱向前,何用将身自弃捐”两句以议论的方式表达感慨。诗人庆幸没有利刃逼迫男子渡河,质问他为何要白白舍弃自己的生命,在对危险环境的描写之后,直接抒发对男子行为的不解与担忧,引发读者思考,也体现出对生命的珍视。“蛟龙啮骨鱼食血,黄泥直下无青天”两句进一步渲染河中恐怖的场景。“蛟龙啮骨”“鱼食血”,通过想象河中蛟龙撕咬、鱼类吞食的画面,用惊悚的意象强化渡河的致命危险;“黄泥直下无青天”描绘出一旦坠入河中,眼前只有浑浊的黄泥,不见青天的黑暗绝望之境,从侧面强调渡河行为的不可为。“男儿纵轻妇人语,惜君性命还须取”两句借妇人之口进行劝说。诗人站在妇人的角度,以温柔又急切的语气劝诫男子,即便男子平日里轻视妇人的言语,但在关乎性命安危之时,也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展现出妇人对男子的关切与担忧,也暗含男子对妇人之言的忽视。“妇人无力挽断衣,舟沉身死悔难追”两句描述悲剧的发生过程。“无力挽断衣”细腻地刻画了妇人想要阻止男子渡河,却力量微薄,只能眼睁睁看着男子离去的无奈与绝望;“舟沉身死悔难追”则直接点明男子渡河后的悲惨结局,船只沉没,生命消逝,此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充满对生命逝去的痛惜之情。“公无渡河,公须自为”两句以简洁有力的语句收尾。前一句再次强调不要渡河,语气坚定;后一句“公须自为”则带有一丝无奈与感慨,仿佛在说一切只能由男子自己决定,生命的抉择与后果也只能由他自己承担,余韵悠长,引人深思。
上一篇:唐·张说《闻雨》
下一篇:唐·贾至《西亭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