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u
suì
yóu
qiān
lǒng
yīn

朝代:唐作者:许浑浏览量:1
hǎi
yàn
西
fēi
bái
xiá
tiān
mén
yáo
wàng
hóu
jiā
lóu
tái
shēn
suǒ
rén
dào
luò
jìn
chūn
fēng
huā

译文

客人像一只孤燕在夕阳西下之时向西飞走,站在禁城宫外远远注视着显贵人家的住宅。高楼深院全都锁着没人来此居住,早开的花朵调落净尽辜负了大好春风。

逐句剖析

"海燕西飞白日斜":客人像一只孤燕在夕阳西下之时向西飞走,

# 斜:韵脚念xiá。,海燕西飞:喻客西去陇地。

"天门遥望五侯家":站在禁城宫外远远注视着显贵人家的住宅。

# 五侯:指同时封侯的五人。东汉桓帝时,同日封宦者单超新丰侯、徐璜武原侯、左悺上蔡侯、具瑗东武阳侯、唐衡汝阳侯。《後汉书·宦者传·单超》:“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此处泛指朱门显贵人家。,天门:宫殿之门、指皇宫。唐·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天门日射黄金牓,春殿晴曛赤羽旗。”

"楼台深锁无人到":高楼深院全都锁着没人来此居住,

# 无人到:没有人到此居住。

"落尽春风第一花":早开的花朵调落净尽辜负了大好春风。

# 第一花:指名贵的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是唐代诗人许浑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主题为抒发诗人对社会不公和权贵奢靡的激愤。前两句写“客”在长安难觅居所,只能顶着落日西行去县城借宿,回望五侯宅第感慨万千;后两句则呈现王侯权贵宅第楼阁紧锁、花卉凋零之景,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写作手法上,通过含蓄的景物描写传达情感,言微旨远。全诗色调暗淡、情调低沉,既反映出“客”卜居不遂的黯然心境,也预兆着唐王室的衰败没落,具有含蓄讽刺的艺术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许浑(788~852?),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和进士,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许浑的诗长于律体,多登临怀古之作,抚今追昔,感慨兴亡。文辞工丽,属对精切,声律谐婉。送别唱酬之作亦堪讽咏。《咸阳城东楼》一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较有名。《金陵怀古》《凌歊台》等诗为其代表作。今有《丁卯集》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陷入衰败。朝堂之上,朝政紊乱,宦官把持大权;民间社会,局势动荡不安,贫富差距愈发悬殊。夕阳西下,本是燕子归巢的时刻,平常看来,它们在空中翩跹飞舞不过是常见景致。然而,满心激愤的诗人却借此借题发挥。他以虚构燕子无巢可归的情境,实则是为一位因“卜居不遂”,无奈怅惘离开长安的贫寒士子鸣不平,抒发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愤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是唐代诗人许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属于反映社会现实题材的诗作。诗中前二句描述“客”于长安难以找到栖身之所,只能迎着落日前往县城借宿,途中回望五侯宅第,心生万千感慨;后二句展现王侯权贵的宅第楼阁紧锁、名贵花卉凋零之景,与前两句的窘迫形成鲜明反差。其内容主题深刻,既抒发了诗人对贫富不均这一社会现象的激愤,有力抨击社会不公和权贵奢靡,也通过暗淡色调、低沉情调,借“客”的黯然心境,暗示了唐王室衰败没落的趋势。

2. 写作手法

对比:“海燕西飞白日斜”所代表的贫士艰难处境,与“楼台深锁无人到”呈现的权贵宅第空闭无人居住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深刻揭示出社会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化用:文中引用《幽闲鼓吹》中白居易应举时顾况调侃“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故事,侧面烘托出唐代在长安卜居艰难这一现实,增加文章说服力。烘托:“落尽东风第一花”通过名花无人欣赏而空自飘落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第三句“楼台深锁无人到”所营造的寂寥氛围,深化了诗境与情感。借景抒情:首句“海燕西飞白日斜”,表面描绘日斜燕飞的景象,实则借海燕西飞指示在长安“卜居不遂”而不得不西行的旅人,以景语写情语,将旅人不得志的处境与无奈借自然之景含蓄传达出来。承上启下:“天门遥望五侯家”里的“五侯家”,是行文脉络的转接点。承接上文,前句所暗指的那位因“卜居不遂”而无奈西去陇地的旅人,此刻目光正投向“五侯家”,其内心满溢的怅惘与愤懑,也皆因“五侯家”而起,由此将旅人境遇“五侯家”紧密勾连。开启下文,后续诗句中呈现出的空寂闭锁的楼台,以及凋零殆尽的名花,皆隶属于“五侯家”,为下文对五侯奢华背后衰败景象的铺陈叙述埋下伏笔。

3. 分段赏析

首句“海燕西飞白日斜”,表象为日暮时分海燕西翔之景,实则暗喻在长安“卜居不遂”的旅人。《幽闲鼓吹》记载,白居易应举时,顾况曾以“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打趣,虽其真实性存疑,却也侧面反映出唐代长安居之艰难。诗中这位旅人因未能在长安安居,只能前往长安西方的汧陇游历,“海燕西飞”恰是对其行程的影射。次句“天门遥望五侯家”,“遥望”一词尽显西去旅人临行前复杂心绪,既有对京城的眷恋不舍,又饱含怅惘与愤恨。“天门”点明所处之地为京城,旅人眺望的正是禁门外景致。其中“五侯家”在全诗中至关重要,起到承上启下作用。承接上文,前句西去之客的目光与不平之气皆指向“五侯家”;开启下文,后续提及的空锁楼台、凋零名花皆归属“五侯家”,让前后诗意得以自然衔接。第三句“楼台深锁无人到”与首句相互映照,二者结合,生动展现出社会的不公与不合理。彼时长安,贫士难以觅得容身之所,而众多高门大院却空荡闭锁、无人居住。许浑以短短四句、二十八字,化繁为简,仅通过楼台的寂寥之态,含蓄空灵地暗示出这一社会现实,与直白描述相比,别具一番韵味。尾句“落尽东风第一花”是对第三句的延展补充,进一步渲染了楼台深锁、人迹罕至的寂寥氛围,深化了诗歌意境,强化了情感表达。此句所营造的花开花落、辜负春光的意境,与汤显祖《牡丹亭》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异曲同工,怅惘幽怨之情溢于言表。楼台荒废,名花无人欣赏独自飘落,更添无尽惋惜之感。

4. 作品点评

全诗色调灰暗,情调低落,运用借物取喻、托景见意的手法,含蓄地传达出深刻旨意。虽篇幅短小,却蕴含悠长韵味,讽刺之意在精妙的艺术表达中得以体现,尽显言微旨远、节短音长的妙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英雄以宇宙为家,所到等是逆旅,何必以无家为忧?彼五侯有楼台而无人到,殆与寒士无家者等,此篇用解其卜居不遂之郁郁也。

明高棅《唐诗品汇》

# 许诨“海燕西飞白日斜……”若但咏园亭之类,未见其工。今题云《客有卜居不遂薄游陇因题》,夫以逆旅无家之客,塑五侯第宅深锁落花之内,一段寂寥情况,更不忍言。罗隐《下第》诗:“帘卷残阳鸣鸟鹊,花飞何处好楼台”,意正此同,而许作全不道破,尤为超妙,第失之太巧,故不免晚唐。

明胡应麟《诗薮》

# 以有居无身慰有身无居者。此诗用解卜居不遂者之郁结也。胡济鼎云:当就燕说,惜其不遇也。意谓燕自海来,每依人舍安巢,又必择楼台突兀处,奈今五侯之家不许人到,无由得栖。夫当春社来时,花末发;今花已落,则时光已晚,而楼台深锁,与卷帘者异矣。因引梁武帝《乐同》,谓此说颇切于燕。敖子发曰:首托喻薄游者日暮途穷,下接句言:五侯门却多少楼台,而薄游者不遂鹪鹩之愿,盖怜之也。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为卜居不遂者作,此语用意远甚。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 许浑此作是立在闲地里人说闲话,妙不可思议,而词气明媚犹如朝霞花朵,不易得也。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早秋客舍》

下一篇:唐·李群玉《送友人之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