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shī
·
·
yīng
lóng

朝代:唐作者:薛涛浏览量:2
lǒng
西
shēn
fēi
fēi
lái
shàng
jǐn
yīn
dōu
yuán
chū
fāng
biàn
便
lóng
zhōng
zài
huàn
rén

译文

我(鹦鹉)独自在陇西,形单影只,只能在华美的锦茵上飞来飞去。全是因为说出的话没有合适的方式,不能够在笼子里面再次被人呼唤了。

逐句剖析

"陇西独自一孤身":我(鹦鹉)独自在陇西,形单影只,

"飞去飞来上锦茵":只能在华美的锦茵上飞来飞去。

"都缘出语无方便":全是因为说出的话没有合适的方式,

"不得笼中再唤人":不能够在笼子里面再次被人呼唤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十离诗·鹦鹉离笼》是唐代女诗人薛涛创作的组诗《十离诗》的一首。薛涛因触怒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而遭贬谪,为表悔意写下十首七言绝句,此诗即以笼中鹦鹉自况。诗中“陇西独处一孤身”暗喻自身流落边陲的境遇,“飞去飞来上锦茵”则借鹦鹉徘徊锦褥之态,影射昔日出入豪门却难获真心的处境。末句“不得笼中再唤人”以鹦鹉失宠的意象,道出因言语不慎而遭疏离的无奈。薛涛作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其诗作以直率洒脱见长,晚年更创制“薛涛笺”书写诗文,成为古代文人雅士追捧的笺纸。这位才女虽历经坎坷,却以独特才情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成都望江楼至今仍存有其墓园,见证着这位“扫眉才子”的传奇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晚唐女冠诗人

薛涛(768?~832),唐代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幼随父入蜀,父卒后流寓蜀中,为乐妓。能诗,时称女校书。韦皋镇蜀时,召令侍酒赋诗。曾居成都浣花溪,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悠闲吟咏。其诗歌题材丰富,用语晓畅通俗,诗风雅正、含蓄,境界开阔明朗,兼具女性特质和男性风骨。明人辑有《薛涛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稹在蜀地履职时,薛涛因事触怒遭降职。为表愧疚,她写下组诗《十离诗》,其中《鹦鹉离笼》借鹦鹉失宠的故事,暗指自己因说话不慎失去信任的境况。这就是其中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了鹦鹉独自在锦茵上飞动,却因言语不当再难被主人召唤的场景。借笼中鹦鹉的困境,暗喻诗人依附他人、身不由己的处境,流露出对自由的隐约向往与身世之叹。

2. 写作手法

比喻:“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以“鹦鹉”自喻,笼中鸟象征依附权贵的卑微身份。将个人遭遇转化为动物意象,含蓄以鹦鹉自喻,表面写鹦鹉因“出语不慎”被弃,实则暗讽韦皋的专横与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无力感,表达对自由的渴望与权力压迫的无奈。

3. 分段赏析

“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此句以鹦鹉自喻,刻画其“孤身”漂泊的处境。前句“陇西”点明鹦鹉的来历,暗含诗人远离故土的漂泊感;后句“锦茵”象征昔日受宠时的华美生活。两句通过“飞去飞来”的动态描写,既展现鹦鹉的灵动,又隐含其虽自由却无依的矛盾心境,为后文“离笼”埋下伏笔。“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此句直指被弃之因。“出语无方便”以口语化表达,看似自责言语不慎,实则暗讽权贵对个性的压制。后句“不得笼中再唤人”以“不得”强化因果,揭示依附关系的脆弱性。两句通过“因—果”逻辑,将鹦鹉的失宠与诗人被贬经历巧妙关联,既含自嘲,又流露对男权社会规则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温庭筠《开圣寺》

下一篇:唐·贯休《山茶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