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瑟怨遥夜":凄清的瑟声,在长夜发出哀怨的音调,
# 遥夜:长夜。,清瑟:即凄清的瑟声。瑟:古代弦乐器。多为二十五弦。弦乐器,这里指乐声。
"绕弦风雨哀":而伴随这哀怨乐曲的,又是秋夜悲鸣的风雨声。
"孤灯闻楚角":孤灯下,又听见楚角声哀,
# 楚角:楚地吹的号角。其声悲凉。
"残月下章台":清冷的残月徐徐沉下章台。
# 章台:即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在今湖北省潜江市。,下:落下。
"芳草已云暮":芳草渐渐枯萎,已到生命尽头,
# 已云暮:已经晚暮了,指春光快要消歇了。云:助词,有“又”义。这句是借春光的消歇喻指自己年华已逝。,芳草:这里指春光。
"故人殊未来":亲人故友,从未来此地。
# 殊:竟,尚。
"乡书不可寄":家书不能寄回,
# 不可寄:是说无法寄。,乡书:指家书,家信。
"秋雁又南回":因为大雁已经向南方飞去。
# 雁又南回:因雁是候鸟,秋天从此南来,春天又飞往北方。古时有雁足寄书的传说,事书《汉书·苏武传》。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以秋夜思乡怀人为主题。诗中通过“清瑟”“孤灯”“残月”“芳草”等意象层层铺染,勾勒出冷寂萧瑟的章台夜景,暗喻诗人漂泊无依的处境。后四句直抒对故人难聚、乡书无凭的怅惘,尾联借“秋雁南回”反衬归期渺茫,将乱世文人身世飘零之痛与思归不得之苦交织呈现,格调沉郁苍凉。
2. 写作手法
起兴:以“芳草已云暮”起兴,衬托以芳草凋零起兴,既暗喻时光流逝、年华老去,又以春暮象征等待的漫长与徒劳。触景生情:“秋雁南回”借鸿雁南飞的自然景象,反衬乡书无法寄达的无奈。古有“鸿雁传书”之说,此处雁归而书不达,更添思乡之痛。烘托:“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中,通过“孤灯”“楚角”“残月”“章台”等意象,营造出凄凉、孤寂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夜思”的愁苦心境。
3. 分段赏析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以音乐起兴。泠泠二十五弦,每一发声,恰似凄风苦雨,绕弦杂沓而来。长夜漫漫,枯坐一室的诗人谛听着这样凄神寒骨的音乐,必会倍感哀怨。似将漫漫长夜的幽怨凝成弦上风雨之悲鸣。双关“怨”“哀”二字,既写琴曲凄切,亦暗喻诗人愁绪如风雨萦怀,为全诗奠定哀婉基调。此联化无形之情为可感之声,展现晚唐诗歌精微含蓄的特质。“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转入视觉与听觉交织的深夜场景。孤灯明灭与戍角悲鸣构成空间上的孤独感,残月沉落章台则暗含时间流逝的焦虑。“楚角”既点明羁旅楚地,又以边塞意象暗示战乱背景,使个人愁思延伸出时代投影。诗人望月怀人,多么渴望能与亲人故旧团聚啊!残月未圆,更增几许凄凉。“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诗人用“芳草已云暮”起兴,衬托其守侯之苦。“云暮”,即“迟暮”之意。暮春芳草本喻高洁,此处“已云暮”却道出美好事物凋零、故交零落的双重失落。对仗中“已”与“殊”形成时间纵深,将等待的漫长与希望的渺茫表现得力透纸背。以碧云、芳草依依衬托美人迟暮,韶华不再。“已”“殊”两字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内心望穿秋水而不得的失落。“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结以典故新用。化用“鸿雁传书”而反其意:雁阵南归本应触发思乡情切,然“不可寄”三字道尽战乱阻隔、归途断绝的残酷现实。着一“又”字,说明这样郁郁寡欢的日子,他已过了多年,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也无可奈何;这就将悲情推到了一个高潮。秋雁自在往返与诗人困守异乡形成尖锐对照,余韵中弥散着浓重的时代悲音。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精妙的章法架构构建情感张力,前半写景,景中寓情;后半叙事,事中寄慨。而慨叹故人、故乡的久违。全诗通过“景—情—事—理”的螺旋递进,使个人遭际与时代悲歌在“转”字枢纽处完成美学共振,最终以“以景结情”的留白技法,让家国忧思如雪中山雾般绵延不绝。
# 苦调柔情。
明谭元春《唐诗归》卷三十六
# 《能改斋漫录》云:……淮南小山《招隐上》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陆士衡《拟庭中有奇树》云:“芳草久已茂,佳人竟不归。”即《招隐》语也。谢灵运诗“圆景早已满,佳人殊未适”,盖又祖士衡;而江则兼用陆、谢及魏文语也。其后,韦庄《章台夜思》云:“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无非蹈袭前语,而视陆、谢则又绝类矣。
宋吳子良《吴氏诗话》
# 悲艳动人。
明钟云《唐诗归》
# 二句佳,三四盛唐气格。
明诗人和文学批评家陆时雍《唐诗镜》
# 音韵忽超,但“芳草”一联太沿日暮、碧云耳。
明邢昉《唐风定》
# 律诗贵工于发端,承接二句尤贵得势。……“古戍黄叶落,浩然离故关。”下云:“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锦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下云:“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此皆转石万仞手也。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 句调坚老,晚唐所罕。
清黄生《唐诗摘钞》
# 高调,晚唐所少。
清纪昀《删正二冯评阅才调集》
# 起得有情,接得有力,所谓万钧石在掌上转也。此诗与飞卿“古戍落黄叶”之作,皆晚唐之绝品也。
清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 (五、七律)起笔得势,入手即不同人,以下迎刃而解矣。如……温飞卿之“古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韦端己之“清瑟泛遥夜,绕弦风雨哀”,李玉溪之“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以上诸联,或雄厚,或紧遒,或生峭,或恣逸,或高老,或沉著,或飘脱,或秀拔,佳处不一,皆高格响调,起句之极有力、最得势者,可为后学法式。
清朱庭珍《筱园诗话》
# 温庭筠“古戍落黄叶”,刘绮庄“桂楫木兰舟”,韦庄“清瑟怨遥夜”,便觉开、宝去人不远。可见文章虽限于时代,豪杰之士终不为风气所囿也。
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 五律中有高唱入云、风华掩映而见意不多者。韦诗其上选也。前半首借清瑟以写怀,泠泠二十五弦,每一发声,若凄风苦雨绕弦杂遝而来。况残月孤灯,益以角声悲奏,楚江行客,其何以堪胜!诵此四句、如闻雍门之琴、桓伊之笛也。下半首言草木变衰,所思不见,雁行空过,天远书沉,与李白之“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相似,皆一片空灵,含情无际。初学宜知此诗之佳处,前半在神韵悠长,后半在笔势老健。如笔力尚弱而强学之,则宽廓无当矣。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
上一篇: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下一篇:唐·卢纶《长安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