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昼暑气盛":白天的时候暑气很旺盛,
# 当昼:在中午。昼,日中。
"鸟雀静不飞":鸟雀安静地不飞起来。
"念君高梧阴":想念着你在高大梧桐的树阴下,
# 高梧阴:高大的梧桐树的树阴,有赞美友人“凤栖于梧”之意。
"复解山中衣":仍然热得要解开衣服纳凉。
# 复解山中衣:是说虽然在山上,仍然很热,因此还要脱一些衣服。山中衣:在山中闲居时穿的衣服。
"数片远云度":远处有几片云在移动,
# 远云度:虽然远处有几片云在移动。远云:远方的几朵白云。度:移动,飘动。
"曾不蔽炎晖":也遮不住烈日。
# 炎晖:强烈的阳光。
"淹留膳茶粥":长久逗留共食茶粥,
# 淹留:长久逗留之意。
"共我饭蕨薇":和我一起吃蕨菜和薇菜。
# 蕨薇:蕨类植物,嫩叶可食用。,共我:和我一起吃。
"敝庐既不远":我的茅屋并不远,
# 敝庐:破旧简陋的屋舍,常用以谦指家宅。庐,屋舍。
"日暮徐徐归":直到黄昏才徐徐返回。
# 徐徐:慢慢地。
唐代诗人
储光羲(706?~763?),唐代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祖籍兖州(今山东济宁市兖州区)。开元进士,初任冯翊县尉,后转任安宜、下邽、汜水尉,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被叛军俘获,迫受伪职,乱平后自归朝廷请罪,后贬岭南。储光羲的诗,多写田园生活的闲适情趣,风格朴实。在各种诗体中,其“独以五言古胜场”,但是有刻意学习陶渊明,力造古雅的倾向。殷璠评其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代表作品有《杂咏五首》《江南曲四首》。明人辑存《储光羲诗集》5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描写生活场景的诗。描绘了在白昼暑气蒸腾之时,鸟雀安静不飞的景象,诗人想到友人在高大梧桐树荫下悠然解衣。天空中虽有几片远云飘过,却挡不住炎炎烈日。诗人与友人停留在此,一起享用茶粥,品尝蕨薇。友人的住所并不遥远,傍晚时分便可慢慢归去。营造出一种闲适、宁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山居友人相聚生活的喜爱。
2. 分段赏析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开篇点明时间和天气状况,白天暑气正盛,连鸟雀都安静地不飞起来,生动地描绘出炎热天气下的寂静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这两句由景及人,诗人想念友人在高大梧桐树荫下的惬意状态,“复解山中衣”形象地表现出友人在树荫下的闲适自在,体现出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这两句承接上文的炎热天气,几片远方的云飘过,却不能遮蔽炎热的阳光,进一步强调了天气的酷热,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烦躁和对清凉的渴望。“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这两句描写了诗人与友人一起享用茶粥和蕨薇的情景,“淹留”一词表现出两人相处的时间之长,“膳茶粥”“饭蕨薇”则体现出田园生活的质朴和惬意,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享受和对友情的珍视。“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这两句写自己房屋不远,日暮时缓缓归家,“徐徐”一词表现出诗人的悠然自得,营造出一种闲适、悠然的田园生活气息,深化了主题。
3. 作品点评
诗人精于撷取自然景致,以细腻笔触勾勒炎炎酷暑之态,巧妙刻画人物形象,使诗中场景跃然纸上。细细品味全诗,仿若置身于一幅鲜活的夏日山居图卷——画面中,众人于山间避暑同食,烟火气与自然意趣交融,尽显生活之美。
# 情真,写得出,愈见大家。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钟云:“粥”字有理,但用以说“茗”,字面似欠清雅。钟云:“静不飞”三字与茗饮无干,茶理、茶趣、茶景在此,与“素磁传静夜”同其妙(“乌雀”句下)。钟云:妙在通篇只此一语说茶,是深于茶者(“淹留”句下)。钟云:只如说话,气自质厚,深于陶者(末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似陶在声色之外。
明邢昉《唐风定》
上一篇:唐·李衍《宫词》
下一篇:唐·王昌龄《送裴图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