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山起真宇":远山之上建起了清净的庙宇,
"西向尽花林":向西望去,尽头是一片花林。
"下见宫殿小":往下看,尘世的宫殿显得渺小,
"上看廊庑深":往上瞧,庙宇的廊庑深邃幽静。
"苑花落池水":园中的花瓣飘落在池水里,
"天语闻松音":仿佛能从松涛声中听见上天的话语。
"君子又知我":君子又懂得我的心意,
"焚香期化心":焚香静坐,期盼着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
唐代诗人
储光羲(706?~763?),唐代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祖籍兖州(今山东济宁市兖州区)。开元进士,初任冯翊县尉,后转任安宜、下邽、汜水尉,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被叛军俘获,迫受伪职,乱平后自归朝廷请罪,后贬岭南。储光羲的诗,多写田园生活的闲适情趣,风格朴实。在各种诗体中,其“独以五言古胜场”,但是有刻意学习陶渊明,力造古雅的倾向。殷璠评其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代表作品有《杂咏五首》《江南曲四首》。明人辑存《储光羲诗集》5卷。
1. 分段赏析
首联“遥山起真宇,西向尽花林”,开篇勾勒出远山之上庙宇矗立,向西望去是一片花林的开阔景象。“遥山”点明位置偏远,“真宇”显庙宇的清净,“尽花林”则展现出花林的繁茂,为全诗奠定了清幽阔远的基调。颔联“下见宫殿小,上看廊庑深”,以不同视角描写所见。向下看,尘世的宫殿显得渺小;往上望,庙宇的廊庑深邃幽静。一“下”一“上”,一“小”一“深”,形成对比,既体现出视角的变化,也暗含着诗人对尘世与清幽之地的不同感受。颈联“苑花落池水,天语闻松音”,聚焦于细微景致与声响。园中的花瓣飘落池中,松涛阵阵仿佛能让人听见上天的话语。“落”字写出花瓣轻盈飘落之态,“闻松音”则将听觉融入其中,让画面更显生动,也增添了几分空落落又飘乎乎的感觉。尾联“君子又知我,焚香期化心”,由景及人,抒发情感。有君子懂得自己的心意,一同焚香,期盼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又知我”体现出知己相伴的欣慰,“焚香期化心”这话直截了当说出了想提升精神境界的心愿,让整首诗的情感都更进了一层。
上一篇:唐·崔道融《古树》
下一篇:唐·卢纶《春游东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