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日夜流":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动,
"客心多殷忧":客人的心中多是焦虑。
# 殷忧:深深的忧虑。
"维梢历宋国":驾船经过宋国,
# 宋国: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维梢:亦作“维稍”,“梢”通“艄”,系船停泊。
"结缆登商丘":系好缆绳登上商丘。
# 结缆:系船停泊。
"汉皇封子弟":汉朝皇帝分封子弟,
# 汉皇封子弟:西汉文帝封其次子梁孝王刘武于商丘,刘武曾据守商丘睢阳。
"周室命诸侯":周朝天子任命诸侯治理一方。
# 周室命诸侯:西周初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诸侯国宋国。
"摇摇世祀怨":悠悠岁月里,世代的祭祀充满哀怨,
# 怨:一作远。,世祀:世代祭祀。
"伤古复兼秋":我感伤古事又恰逢这悲凉的秋天。
"鸣鸿念极浦":清晰的鸿雁的叫声使人无限怀念远方的故乡,
"征旅慕前俦":旅途中的我羡慕前行的同伴。
# 前俦:前面的旅伴。
"太息梁王苑":不禁感慨地叹息,梁王的华苑,
# 太息:叹息。
"时非牧马游":现在不再是牧马游猎的地方。
唐代诗人
储光羲(706?~763?),唐代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祖籍兖州(今山东济宁市兖州区)。开元进士,初任冯翊县尉,后转任安宜、下邽、汜水尉,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被叛军俘获,迫受伪职,乱平后自归朝廷请罪,后贬岭南。储光羲的诗,多写田园生活的闲适情趣,风格朴实。在各种诗体中,其“独以五言古胜场”,但是有刻意学习陶渊明,力造古雅的倾向。殷璠评其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代表作品有《杂咏五首》《江南曲四首》。明人辑存《储光羲诗集》5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怀古伤今诗。诗中描绘诗人站在商丘,望着日夜流淌的河水,心中满是忧愁。由商丘联想到历史上汉皇分封、周室命侯,感叹朝代更迭所带来的哀怨。在秋日里,这种伤感愈发浓烈。以鸣鸿和征旅自比,表达内心的向往与感慨,最后对梁王苑的今昔变化发出叹息。全诗展现出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和对当下时代的忧虑。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河水日夜流”“周室命诸侯”,“河水日夜流”以流水不息的意象,写出时光流逝中客居他乡的绵长愁绪;“鸣鸿念极浦”借鸿雁眷恋远方水滨的情景,勾勒出征旅之人对前路的迷茫与对同伴的思慕,共同营造出浓厚的羁旅愁思氛围。用典:“汉皇封子弟”“周室命诸侯”,此句巧用西汉梁孝王被分封于梁(商丘一带)及周朝在商丘地区分封诸侯的典故。典故原意是指汉、周时期通过分封子弟、诸侯来巩固统治,商丘作为古代重要封国所在地,承载着这些分封历史。作者在诗中引用这些典故,追怀西汉梁孝王据守商丘的史迹,将历史上的分封往事与商丘古城的登临所见相联系,以此映射出对朝代更迭、世事变迁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河水日夜流,客心多殷忧”,开篇以“河水日夜流”的动态景象,营造出一种时光不停流逝的氛围,以此烘托出“客心多殷忧”,即客居他乡的诗人内心深处满是忧愁。河水的不息与诗人内心的忧愁相互映衬,奠定了全诗忧愁、感慨的情感基调,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重。“维梢历宋国,结缆登商丘”,此句描述了诗人乘船经过宋国大地,最终系缆登上商丘城的具体行程,点明了诗歌发生的地点——商丘。从行程的描述自然地过渡到对商丘的关注,为下文对商丘历史文化的感慨做了铺垫,使读者的视角随着诗人的行动聚焦到商丘这座城市。“汉皇封子弟,周室命诸侯”,诗人回顾了历史上汉朝皇帝分封子弟为王、周朝天子任命诸侯治理一方的重要事件,展现了商丘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提及,引发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为下文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埋下伏笔,使诗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摇摇世祀怨,伤古复兼秋”,“摇摇”生动地描绘出世代的祭祀中充满了哀怨之情,“伤古”直接点明诗人对历史的伤感之情。而“复兼秋”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凉的氛围,因为秋天本身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绪,诗人将伤古之情与秋景相结合,使情感更加深沉、浓郁,深化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鸣鸿念极浦,征旅慕前俦”,以鸣鸿思念遥远的水滨为喻,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如同旅途中的游子,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同伴的羡慕。“鸣鸿”和“征旅”的意象,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在羁旅中的孤独和寂寞,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愁绪,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诗人的心境。“太息梁王苑,时非牧马游”,诗人叹息梁王的园林,通过“时非”二字,感慨如今已不是当年牧马游玩的时光,通过对梁王苑今昔对比的描写,深刻地抒发了对历史兴衰、世事变迁的感慨。梁王苑曾经的热闹与如今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让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使全诗的情感在对历史变迁的感叹中达到高潮。
上一篇:唐·储光羲《霁后贻马十二巽》
下一篇:唐·王昌龄《送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