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扇合蓬莱":羽扇在蓬莱宫中收起,
# 蓬莱:唐宫名,原名大明宫。,合:闭合,收拢。,雉扇:即雉尾扇,用野鸡毛做成的宫扇,为古代帝王仪仗之一。
"朝车回紫陌":朝车从京城大道返回。
# 紫陌:指京师郊野的道路。,朝车:古代君臣行朝夕礼及宴饮时出入用车。
"重门集嘶马":深院聚集着嘶鸣骏马,
"言宴金张宅":说要宴饮在王宫豪宅。
# 金张:汉时金日磾、张安世二人的并称。二氏子孙相继,七世荣显。后因用为显宦的代称。
"燕娥奉卮酒":燕地美女捧酒杯侍奉,
# 卮酒:犹言杯酒。,奉:通“捧”。,燕娥:燕地的美女,指侍女。
"低鬟若无力":发髻低垂似娇羞无力。
# 低鬟:犹低首,低头。用以形容美女娇羞之态。
"十户手胼胝":十户农民手脚磨出茧,
# 胼胝:手掌脚底因长期劳动摩擦而生的茧子。
"凤凰钗一只":只能挣来凤凰钗一只。
"高楼齐下视":高楼上凭栏一同下望,
"日照罗衣色":日照罗衣华艳的颜色。
#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一作“罗绮”。
"笑指负薪人":嬉笑着手指砍柴的人,
# 负薪:背负柴草。谓从事樵采之事。
"不信生中国":不信他们也生在中国。
# 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唐代诗人
于濆(?~?),唐代诗人。字子漪,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会昌时,为乡贡进士,曾漫游各地,远入边塞。咸通进士,官终泗州判官。其工诗,尤善古风,与刘驾、曹邺等皆不满当时拘守声律和轻浮艳丽的诗风,曾作古风诗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其诗多为五古,短小精悍,风格古朴,颇受乐府民谣影响。诗今存40余篇,颇多能反映当时社会矛盾之作。著有《于濆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讽喻诗。全诗以宴会为中心,开篇写贵臣朝罢赴宴,中间描绘宴会上侍女姿态与妆饰,最后展现富豪宴会后的消遣,通过对贫富生活的强烈对照,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的荒淫生活,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将十户人家辛勤劳作磨出手茧的艰苦,与一支凤凰钗的奢华相对比,突出社会贫富差距;末四句以高楼之上富豪的养尊处优、精神空虚愚昧,与楼下“手胼胝”的樵夫的贫苦形成鲜明对比,揭露封建统治者的荒淫。侧面描写:中间四句写宴席,不直接描绘宴席的丰盛,而是通过写捧酒侍女“低鬟若无力”的娇羞婀娜仪态,以及其鬟髻上的凤凰钗,从侧面烘托出座客之高贵与宴席之丰盛,运用“烘云托月”之法,增强表达效果。
3. 分段赏析
诗文开头四句,从退朝和朝罢无事宴饮两个场景侧面展现人物的奢华生活。“蓬莱宫中的仪仗已经收起来了,大路上滚动着朝罢归来的车子”,前两句写退朝,分别从皇帝与臣子两面着笔,通过“仪仗收起”“车子滚动”这些场景描写,虽未直接写人,却能让人感受到宫廷的庄重与臣子退朝时的动态,烘托出其中人物的尊贵身份;后两句“朝罢无事,便聚集到一起宴饮取乐”,进一步展现人物的闲适与奢华生活,有车马、重门、上朝、宴饮等元素,虽无人物正面刻画,却将人物既富且贵的气派展露无遗。中间四句写宴饮席上的盛况,采用“烘云托月”的侧面描写手法。“宴席上有侍女把酒侍候。‘低鬟若无力’是极写捧酒美女娇羞婀娜的仪态。由‘低鬟’,又写到鬟髻上凤凰花饰的金钗”,通过对侍女娇艳仪态和金钗细节的描写,展现宴会的奢华;“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运用对比,将金钗的珍贵与十户人家的辛勤劳作相对照,深刻揭示出贫富差距,既体现出美女的高雅,又烘托出座客之高贵与宴席之丰盛。末四句写宴罢后的消遣,“酒醉饭饱,不免要游目骋怀一番。一个‘齐’字,表明凭栏下视的是许多人。阳光下,他们的罗绮华服显得格外耀眼”,通过“齐”字和对贵官们华服的描写,展现出他们的奢靡;“当樵夫从高楼附近经过时,贵官们带笑指点着议论起来,不相信国中竟然还有这样的穷苦百姓”,用空间上的高低对比,揭示出富豪与百姓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同时也刻画了贵官们精神世界的极端空虚与愚昧无知,进一步深化了诗文批判奢靡、揭露社会不平等的主题。
4. 作品点评
全诗以四句为一单位,循序渐进铺陈叙事,由上朝退朝的气派喧闹,到宴饮的奢华,再到宴后的消遣,逐步将内容推向高潮。采用人物现身说法的轻快笔法,却暗含严肃深刻的讽刺意味,巧妙地完成了对上层权贵奢靡生活与空虚愚昧精神世界的批判这一主题,构思精巧,叙事与讽刺手法浑然一体。
# 《塞下曲》曰:“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长城曲》曰:“死者倍堪伤,僵尸犹抱杵。”《戍客南归》曰:“莫渡汨罗水,回君忠孝肠。”《古宴曲》曰:“燕娥奉卮酒,低鬟苦无力。……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如此数篇,真当备蒙瞍之诵。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上一篇:唐·于濆《苦辛吟》
下一篇:唐·陆龟蒙《答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