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ǒng
tóu
shuǐ

朝代:唐作者:于濆浏览量:1
xíng
rén
páng
huáng
lǒng
tóu
shuǐ
hán
shā
zhàn
guǐ
chóu
bái
fēng
shuāng
qiè
méng
lóng
qiū
yuàn
yīn
yún
jié
shā
chéng
biān
jiāng
míng
míng
zhù
shēng
líng
miè

译文

行人为何在此徘徊不定,陇头的流水发出呜咽的声音。寒沙中战死鬼魂满含忧愁,白骨在风霜中更觉凄切。秋日里薄日朦胧,怨气如阴云般凝结。边将靠杀戮成就了功名,功成名就之时生灵却已涂炭。

逐句剖析

"行人何彷徨":行人为何在此徘徊不定,

"陇头水呜咽":陇头的流水发出呜咽的声音。

"寒沙战鬼愁":寒沙中战死鬼魂满含忧愁,

"白骨风霜切":白骨在风霜中更觉凄切。

"薄日朦胧秋":秋日里薄日朦胧,

"怨气阴云结":怨气如阴云般凝结。

"杀成边将名":边将靠杀戮成就了功名,

"名著生灵灭":功成名就之时生灵却已涂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陇头水》是唐代于濆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围绕边塞陇头展开,运用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手法,描绘边塞战争后的凄惨景象,批判边将为求功名而不顾生灵的行为。前四句勾勒出陇头的悲凉氛围与战争残酷画面,后四句深化主旨,揭示战争本质。全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在唐代边塞诗中独树一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文学价值,反映了当时边塞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引发人们对战争的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于濆(?~?),唐代诗人。字子漪,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会昌时,为乡贡进士,曾漫游各地,远入边塞。咸通进士,官终泗州判官。其工诗,尤善古风,与刘驾、曹邺等皆不满当时拘守声律和轻浮艳丽的诗风,曾作古风诗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其诗多为五古,短小精悍,风格古朴,颇受乐府民谣影响。诗今存40余篇,颇多能反映当时社会矛盾之作。著有《于濆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行人何彷徨,陇头水呜咽。寒沙战鬼愁,白骨风霜切”中,“行人何彷徨,陇头水呜咽”,以行人的彷徨和陇头水的呜咽起笔,营造出一种悲凉、压抑的氛围,奠定全诗基调。“寒沙战鬼愁,白骨风霜切”进一步描绘边塞景象,寒沙中战鬼含愁,白骨在风霜中更显凄切,直观展现出战争的残酷,无数生命消逝于此,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后四句“薄日朦胧秋,怨气阴云结。杀成边将名,名著生灵灭”中,“薄日朦胧秋,怨气阴云结”,描绘出秋日薄日朦胧,怨气如阴云般凝结的景象,情景交融,将边塞的肃杀与人们的怨气展现得淋漓尽致。“杀成边将名,名著生灵灭”则直接点明主旨,指出边将的功名是靠杀戮换来的,他们声名远扬之时,却是无数生灵涂炭之日,批判了边将追求功名不顾百姓死活的行径,情感强烈,振聋发聩。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咸用《论交》

下一篇:唐·刘得仁《对月寄同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