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shí
shì

朝代:唐作者:王昌龄浏览量:1
jìn
yáng
hán
shí
fēng
jiù
lái
chuán
miè
lóng
shé
huǒ
chūn
shēng
hóng
鸿
yàn
tiān
duō
liú
shuǐ
zhǎng
yún
xuán
西
jiàn
zhī
tuī
miào
kōng
wéi
rén
suǒ
lián

译文

晋阳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有寒食的风俗。大雨浇灭了灶火,鸿雁飞来,便是春天到了。泪水太多使河流涨水,歌声飞扬使云彩飞舞。向西望见了介子推庙,他的遭遇令人怜惜。

逐句剖析

"晋阳寒食地":晋阳这个地方,

# 晋阳寒食地:“晋阳”二句:晋阳之地自古有寒食节禁火的习俗。晋阳,唐并州治所,今山西省太原市。

"风俗旧来传":自古以来就有寒食的风俗。

"雨灭龙蛇火":大雨浇灭了灶火,

# 龙蛇火:寒食节灶火。龙蛇:形容火势。

"春生鸿雁天":鸿雁飞来,便是春天到了。

"泣多流水涨":泪水太多使河流涨水,

"歌发舞云旋":歌声飞扬使云彩飞舞。

"西见之推庙":向西望见了介子推庙,

# 之推庙:晋阳旧有介子推祠。之推,即介子推。晋文公重耳封赏当初跟随他流亡的人,却独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与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为了使其出山,便放火烧山,最终介子推与母亲抱树而死。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于是下令在这一天不生火,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空为人所怜":他的遭遇令人怜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寒食即事》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五言律诗。主题是借寒食节的风俗及相关典故,抒发对介子推的感慨。首联点明晋阳是寒食节的发源地,此地寒食风俗由来已久,为全诗奠定文化背景。颔联描绘寒食节期间春雨熄灭烟火,天空中鸿雁飞翔,展现出寒食时节的自然景象,对仗工整。颈联从人们纪念介子推的活动着笔,或因感怀而泪多,泪水似使流水上涨;人们载歌载舞,歌声令云朵旋转,生动展现出纪念活动的热烈场景。尾联写诗人西望介子推庙,感慨介子推虽令人怜惜,却已远去,只留下后人的追念。写作手法上,情景结合,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寒食节的景、事,自然引出对介子推的感怀。此诗将寒食节的风俗画卷与对历史人物的追思融为一体,展现出王昌龄诗歌雄浑开阔又富含深意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节日纪事诗。描绘了晋阳作为寒食节的发源地,保留着古老相传的风俗。表达了诗人对寒食节传统风俗的关注,以及对介子推遭遇的同情和怜惜。

2. 分段赏析

《寒食即事》首联:“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开篇点明地点为晋阳,指出此地是寒食节相关风俗的传承之地,奠定了诗歌对寒食节风俗描述的基础。颔联:“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描绘寒食节的景象,春雨熄灭了象征龙蛇的火(源于寒食节禁火习俗),春天里鸿雁在天空飞翔,从自然景象角度渲染寒食节的氛围,既有禁火的肃穆,又有春日的生机。颈联:“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通过描写人们的活动,展现对介子推的纪念。人们哭泣,夸张地说泪水使流水上涨,歌声响起,舞者如云旋转,从人的情感与行为方面体现对介子推的怀念之情。尾联:“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诗人西望介子推庙,感慨介子推虽已逝去,但人们对他的怜惜之情依旧,表达对介子推的缅怀与同情,升华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修睦《落花》

下一篇:唐·白居易《和荅诗十首(其七·和松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