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寒食地":晋阳这个地方,
# 晋阳寒食地:“晋阳”二句:晋阳之地自古有寒食节禁火的习俗。晋阳,唐并州治所,今山西省太原市。
"风俗旧来传":自古以来就有寒食的风俗。
"雨灭龙蛇火":大雨浇灭了灶火,
# 龙蛇火:寒食节灶火。龙蛇:形容火势。
"春生鸿雁天":鸿雁飞来,便是春天到了。
"泣多流水涨":泪水太多使河流涨水,
"歌发舞云旋":歌声飞扬使云彩飞舞。
"西见之推庙":向西望见了介子推庙,
# 之推庙:晋阳旧有介子推祠。之推,即介子推。晋文公重耳封赏当初跟随他流亡的人,却独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与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为了使其出山,便放火烧山,最终介子推与母亲抱树而死。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于是下令在这一天不生火,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空为人所怜":他的遭遇令人怜惜。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节日纪事诗。描绘了晋阳作为寒食节的发源地,保留着古老相传的风俗。表达了诗人对寒食节传统风俗的关注,以及对介子推遭遇的同情和怜惜。
2. 分段赏析
《寒食即事》首联:“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开篇点明地点为晋阳,指出此地是寒食节相关风俗的传承之地,奠定了诗歌对寒食节风俗描述的基础。颔联:“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描绘寒食节的景象,春雨熄灭了象征龙蛇的火(源于寒食节禁火习俗),春天里鸿雁在天空飞翔,从自然景象角度渲染寒食节的氛围,既有禁火的肃穆,又有春日的生机。颈联:“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通过描写人们的活动,展现对介子推的纪念。人们哭泣,夸张地说泪水使流水上涨,歌声响起,舞者如云旋转,从人的情感与行为方面体现对介子推的怀念之情。尾联:“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诗人西望介子推庙,感慨介子推虽已逝去,但人们对他的怜惜之情依旧,表达对介子推的缅怀与同情,升华主题。
上一篇:唐·修睦《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