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ng
liáng
yuán
shàng
zuò

朝代:唐作者:王昌龄浏览量:2
yīn
cén
宿
yún
guī
yān
shī
湿
sōng
bǎi
fēng
chū
xiǎo
xià
lǐng
wàng
chuān
yuǎn
shān
huì
míng
qiū
shuǐ
qiān
bái
jiā
pán
wèi
yāng
shèng
rén
zài
níng
guān
mén
tiān
xià
xìn
shì
wáng
zhái
hǎi
nèi
fāng
yàn
rán
miào
táng
yǒu
shí
zhēn
shǒu
quán
yùn
yóu
shuì
tiǎn
lán
tái
rén
yōu
xún
miǎn

译文

阴暗的山岗上,昨夜的云气渐渐聚拢,烟雾打湿了松树和柏树。秋风凄冷,天色刚刚破晓,走下山岭眺望河流与湖泽。远处的山峰分不清明暗,秋日的水面一片白茫茫,绵延千里。吉祥的云气环绕着未央宫,贤明的君主居于凝碧殿中。函谷关等要塞守护着天下,这里的确是帝王的居所。国内正太平安定,朝廷有着高明的谋略。时局清明,国家运势安稳,已辞退了那些游说的策士。我愧为兰台官员,能在此寻幽览胜,免于失职的责备。

逐句剖析

"阴岑宿云归":阴暗的山岗上,昨夜的云气渐渐聚拢,

"烟雾湿松柏":烟雾打湿了松树和柏树。

"风凄日初晓":秋风凄冷,天色刚刚破晓,

"下岭望川泽":走下山岭眺望河流与湖泽。

"远山无晦明":远处的山峰分不清明暗,

# 晦:一作遗。

"秋水千里白":秋日的水面一片白茫茫,绵延千里。

"佳气盘未央":吉祥的云气环绕着未央宫,

"圣人在凝碧":贤明的君主居于凝碧殿中。

"关门阻天下":函谷关等要塞守护着天下,

"信是帝王宅":这里的确是帝王的居所。

"海内方晏然":国内正太平安定,

"庙堂有奇策":朝廷有着高明的谋略。

"时贞守全运":时局清明,国家运势安稳,

"罢去游说客":已辞退了那些游说的策士。

"予忝兰台人":我愧为兰台官员,

"幽寻免贻责":能在此寻幽览胜,免于失职的责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风凉原上作》是唐代王昌龄所作的一首古体诗。诗歌先描绘风凉原上的秋景,阴云、烟雾、松柏、凄风、远山、秋水等景致依次展开,后转入对京城气象与朝廷局势的描写,提及帝王居处与朝廷治策。诗中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行旅所见之景与对时局的感慨结合,语言自然质朴,既展现了秋日山水风光,又表达了对天下安定的肯定及自身得以闲游的闲适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阴岑宿云归,烟雾湿松柏”,开篇描绘风凉原清晨景象,“阴岑”“宿云”“烟雾”营造出朦胧静谧的氛围,“湿松柏”以细节写出雾气的浓重,松柏在烟雾中更显苍翠,奠定了秋日清晨的清冷基调。“风凄日初晓,下岭望川泽”,转而写诗人的行动与感受,“风凄”点出秋风的寒凉,“日初晓”交代时间,下岭后望见广阔的川泽,视野由近及远,画面逐渐开阔。“远山无晦明,秋水千里白”,续写远景,远山在晨光中模糊了明暗界限,秋日江水一片浩渺洁白,“千里白”以夸张手法写出秋水的辽阔,展现出苍茫的秋日山水图景,语言质朴却有雄浑气象。“佳气盘未央,圣人在凝碧”,由自然之景转向京城气象,“佳气”指吉祥的云气,缭绕在未央宫上,暗示朝廷的祥和,“圣人在凝碧”直接点出帝王居于宫中,字里行间流露对朝廷的尊崇。“关门阻天下,信是帝王宅”,写关中地势险要,关门足以阻隔天下,凸显京城作为帝王居所的稳固与威严,进一步强化对帝都气象的赞叹。“海内方晏然,庙堂有奇策”,由地理转向时局,天下安定太平,是因为朝廷有高明的谋略,直白表达对朝廷治世的肯定。“时贞守全运,罢去游说客”,说明时局清明,治国安稳,无需游说之士搬弄是非,从侧面烘托政治的稳定。“予忝兰台人,幽寻免贻责”,最后回归自身,诗人自称身为兰台官员,能有机会在此寻幽览胜而不致失职,既含对自身职位的谦逊,也流露出得以暂离公务、欣赏自然的闲适之情,使全诗由写景、咏时落到个人感受,收尾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颀《寄司勋卢员外》

下一篇:唐·王昌龄《西江寄越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