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清净所":本来身处清净之所,
# 清净所:佛都称离恶行之过失、离烦恼之垢染为清净,寺院为佛教僧徒修行之处,故曰清净所。
"竹树引幽阴":竹林树木提供一片清幽阴凉。
"檐外含山翠":屋檐外的远山青翠,
"人间出世心":虽处人间亦怀有出世之心。
# 出世心:即无漏心。
"圆通无有象":圆通之境,皆非真象,
# 无有象:佛教大乘空宗认为宇宙万象都“非真象”,即无有象。,圆通:佛家语。《三藏法数》:“性体周遍曰圆,妙用无碍曰通。”
"圣境不能侵":心之圣境,不可侵入。
# 圣境:即圆通,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能修净行,便可“即身成佛”,解脱世间一切烦恼,故曰“圣境不能侵”。
"真是吾兄法":这确实是我兄长的佛法,
# 法:教义。
"何妨友弟深":又何妨我们兄弟情谊深厚。
# 深:以深心救法。,友弟:相友爱的弟兄,指昌龄、维、缙。
"天香自然会":天然的香气自然弥漫,
# 天香:佛家语,天上之香,又人中之妙香称为天香。
"灵异识钟音":灵异的境界能辨识钟声真意。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1. 分段赏析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以“清净所”定调,“竹树幽阴”既实写景物又暗喻禅境,开篇即营造出离尘绝俗的氛围。“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中“含山翠”的“含”字精妙,将山色与建筑融为一体;“出世心”三字点明主旨,由景入情自然流转。“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转入佛理阐发,“圆通”指佛法圆融,“无有象”暗合《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旨。“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回归人事,“天香自然会,灵异识钟音”以“天香”“钟音”作结,既实写寺中香火钟磬,又象征佛法自然感通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