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晓妆成寒食天":寒食节这日清晨梳妆完毕,
# 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或说清明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介之推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节后另取榆柳之火,以为饮食,谓“新火”。,清晓:清晨。
"柳球斜袅间花钿":柳枝编成的球饰斜挂在发间花钿旁,
# 花钿:妇人发钗。钿,音田,嵌金之花状头饰。,间:(见),相隔、相间,动词。,袅:音鸟,①摇曳。②轻拂。③柔长貌。,柳球:妇女头上的一种妆饰品。
"卷帘直出画堂前":卷起帘幕径直走到彩绘厅堂前。
"指点牡丹初绽朵":伸手指点着初绽的牡丹花苞,
# 初绽:(占),刚刚开放。绽:裂开。
"日高犹自凭朱栏":日头高悬仍独自倚着朱红栏杆,
"含嚬不语恨春残":蹙眉不语只因怨恨春日将残。
# 含嚬:含着愁意。皱眉忧愁的样子。嚬(贫):同“颦”,皱眉。《韩非子·内储说》上有“吾闻明主之爱,一嚬一笑,嚬有为嚬,而笑有为笑”。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女子怀春之作。词作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描绘女子清晨梳妆、卷帘赏花的动态场景,刻画了她在春日将尽时细腻的内心活动,营造出爱春、喜春、惜春,欢欣与落寞交织的婉约意境。
2. 分段赏析
“清晓妆成寒食天”一句点明时间和节令背景。“寒食”为清明前一两日,暗含暮春时节。清晨梳妆既展现女子对仪容的重视,又以“清晓”与“寒食”营造清冷氛围,暗示春光将逝的惆怅基调。“柳毬斜袅间花钿”通过细节展现女子风姿。“柳毬”是柳枝编成的球状头饰,“花钿”为嵌金花钗,两者斜插发间,随步履轻盈摇曳。一“斜”一“袅”动态描摹头饰的灵动,借物写人,侧面烘托女子的婀娜情态。“卷帘直出画堂前”以动作刻画心理。“卷帘”与“直出”一气呵成,“直”字凸显急切,暗示女子急于欣赏春景的欢悦心情。画堂前的空间转换,将场景从闺阁引向自然,为下片赏春作铺垫。“指点牡丹初绽朵”聚焦赏花细节。“初绽”描摹牡丹含苞初放之态,“指点”动作生动传神,既体现女子对春花的珍视,又暗含发现新生之美的惊喜,与末句“春残”形成微妙对照。“日高犹自凭朱阑”以时间推移深化情感。“日高”暗示从清晨至正午的流连,“犹自”强调凭栏之久。朱红栏杆与素手形成色彩对比,更显女子凝望春光的专注,为下文情感转折蓄势。“含嚬不语恨春残”收束全篇情感。“含嚬”即蹙眉不语,从赏春的欢愉陡转为惜春的幽怨。“恨”字直抒对春光易逝的无奈,以“春残”呼应首句“寒食”,结构闭环中深化韶华易逝的永恒怅惘。
上一篇:唐·白居易《喜友至留宿》
下一篇:唐·周贺《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