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u
zhì
liú
宿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cūn
zhōng
shǎo
bīn
chái
mén
duō
kāi
wén
chē
zhì
yún
shì
rén
lái
kuàng
zhí
fēng
chóu
xīn
zhèng
yōu
zāi
yuàn
jūn
qiě
tóng
宿
jìn
shǒu
zhōng
bēi
rén
shēng
kāi
kǒu
xiào
bǎi
nián
dōu
huí

译文

村子里少有宾客到来,柴门大多时候都是关着的。忽然听到车马的声音传来,说是老朋友来了。况且正遇上这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原本忧愁的心境正茫然无措。希望你暂且留下来同住,喝完这手中的酒杯吧。人生能开怀大笑的时刻,百年之中又能有几回呢。

逐句剖析

"村中少宾客":村子里少有宾客到来,

"柴门多不开":柴门大多时候都是关着的。

"忽闻车马至":忽然听到车马的声音传来,

"云是故人来":说是老朋友来了。

"况值风雨夕":况且正遇上这风雨交加的夜晚,

"愁心正悠哉":我原本忧愁的心境正茫然无措。

"愿君且同宿":希望你暂且留下来同住,

"尽此手中杯":喝完这手中的酒杯吧。

"人生开口笑":人生能开怀大笑的时刻,

"百年都几回":百年之中又能有几回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喜友至留宿》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围绕友人到访展开,先描绘乡村少客、柴门常闭的冷清之景,接着以“忽闻”引出友人突至的惊喜,又点明风雨之夜增添愁绪,最后借同宿共饮,发出人生欢笑难多的感慨。前两句铺垫冷清氛围,中间两句转折引出惊喜,后几句深化情感。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浓烈,生动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友情的珍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村中少宾客,柴门多不开”,为我们勾勒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冷清。村子里平日里少有宾客来访,柴门也常常紧闭,透露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这两句诗,如同平静的湖面,为后续友人的到来这一“石子”的投入,做好铺垫,形成鲜明对比。“忽闻车马至,云是故人来”,笔锋陡然一转,打破了前面的寂静。诗人突然听到车马的声音,得知是故人前来,惊喜之情瞬间溢于言表。“忽闻”二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听到消息时的意外与激动,仿佛平静的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让读者的心也随之欢快起来。“况值风雨夕,愁心正悠哉”,点明了友人到来的时间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此时,诗人的内心本就因风雨而忧愁,友人的到来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他黯淡的心情。风雨的描写,不仅增添了环境的凄凉感,更衬托出友情的珍贵与温暖,让这份相聚显得更加难得。“愿君且同宿,尽此手中杯”,诗人以直白且热烈的口吻,向友人发出诚挚邀请。“愿”字,饱含着对友人到来的欣喜与珍视。“尽此手中杯”更是将这份热情推向高潮,邀友人一同饮尽杯中酒,在举杯畅饮间,尽显豪爽好客之态,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人生开口笑,百年都几回”,则由眼前的欢聚引发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人生短暂,充满了各种忧愁与烦恼,真正能开怀大笑的时刻少之又少。这两句诗,既是对当下与友人相聚、开怀大笑的珍惜,也是对整个人生中欢乐时光的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崔颢《上巳》

下一篇:唐·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猜你喜欢